王建平:每曰一文:《感知论纲要》(72)
《尴尬的人性》
人以人性标准来行事,“人之初,性本善”,“致良知”等等人间的若干教诲,都为唤醒人性之善,抑制人性之恶为目的,善历来是人们公认的天生人性,是人性中光彩的一面。谁不想从善如流、善结一生?善是理性状态,善是人们幻想的人与人相处关系的一种方式,善意味一种美好的境界。
然而,善可以确保生存吗?善可以赢得竞争的胜利吗?善可以助人拥有一切吗?生存现实与善的道理相去甚远,甚至完全相悖。生存的原理以及逻辑理念中没有善的概念,生命的竞争法则、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中没有善的存在。这无形中制造了一个尖锐的矛盾:我们求生存还是求善果?人性该趋善还是该趋恶?不可无视这个矛盾的存在,因为它已经撕裂了我们的生活。
善恶之别,正邪之分将人性空间变成了战场,人性之战在每个人的意识空间和心灵空间里展开,善恶的取舍涉及生活的根本立场,因此人性的存在非常复杂又非常矛盾,生存逻辑和人的情感需要成为对立的关系,也就是要活还是要爱,成了人的艰难选择。活是前提,爱是内容;活着就是为了有爱,而失去了活着的前提,也就没有可能去爱。这几乎成为永远无法解答的难题:活着是形式,生活是内容,是活着为了生活?还是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活着?这个没有答案的选择已经困扰人太久,以至于至今我们仍然不知道我们是为了生活的愉悦而活着?还是无论生活的艰难与愉悦都是为了活着?这些问题集结为人性的尴尬,也成为人的精神与心灵的灾区。
人性善恶的由来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出自人后天的需要,如果恶是出自于生存竞争的需要,那么善就是出自于人们生活情感的需要。善与恶的对峙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同一事物的正面与反面,而是矛盾的形式与内容冲突的结果,以至于人们不知道为什么要以恶来争取善,又要以善来得到恶。人们于是像猜谜一样来猜测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更不知道为什么是亦善亦恶,此善彼恶,恶中为善,善亦为恶……善恶纠缠,让人非常为难。如果为生存不用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就是大错;如果善才是生命进化的动力,不但达尔文进化论要重写,世界形态也就不会成如今这样。我们正是以竞争为核心,才构建了人类的文明;但人类的文明显然不是为了竞争而存在的,文明的目的和人类的意愿就是为了消除竞争之恶而存在的。这种矛盾的存在让人匪夷所思,我们以竞争之恶为动力,要完成的却是消除竞争之恶,如果人类没有觉察到这种自相矛盾的存在,还能说人类是智慧的吗?
善与恶不是一对矛盾,是两种目的。恶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善是生存着做什么。可以说,恶的生存是形式,善的内容是目的。我们以恶的方式来求取生存,但我们却不愿意过充满了恶的生活。这就是我们以恶求善,善恶难分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到人性就是难耐的尴尬,人不知道自己该恶还是该善,这两难的选择让人一生不得安宁。
为什么一定要让生存的形式与生活的内容相互对峙,这一对天大的矛盾才是人类必须解决的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还用追究人性的善与恶吗?其实人性本无善与恶,人性本善本恶都是伪命题。(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二部已在京东、亚马逊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京东、亚马逊搜索书名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