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6年8月1日晨
最近写不出来东西,感觉空空的,随手写一些,以撩拨一下自己……
向来对中国文化叹为观止的我,最近猛然发现,一直以来我排斥佛文化的原因荒谬而又可笑,我曾以为佛文化是外来文化,多么狭隘的想法,什么外来?什么本土?它在这里便是这里的文化,想得再磅礴一些,那些不文明的存在也算是一种文化,那些没文化的言谈举止也是一种另类文化,扯远了,回来想佛文化。
菩萨,我很少写这两个字,感觉很陌生,喜欢中国文化的我自小就默默记下了文殊、普贤、观音、地藏这四个菩萨的名字,所谓五台文殊大智,峨眉普贤大行,普陀观音大悲,九华地藏大愿,听不懂的私信我本尊的那个微信号吧,其实每个寺庙的布局和意思我都大概了解,用我的话来说,我就是个半调子,可惜中国还有大批的没调子的人,讲讲布局,一个寺庙进门第一个殿一般是弥勒,象征未来的笑脸佛,我心里总隐隐觉得他笑看众生只是为了让众生明白:事无巨细,唯乐处之,如果弥勒背后有空间的话,一般是观音或者韦陀,我还蛮期待看到第三种的,这个蛮有意思的,要么是大悲观音,要么是护法韦陀,差别很大的,这就是所说的寺庙基调吧,然后四周通常是四大天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一般都是凶神恶煞的,和笑弥勒还真是应景,再下一个殿就该是如来了,有时他身边是文殊普贤,有时他是独自一人,有时会给他配置些罗汉,如果如来背面有东西,一般是观音或者万佛朝宗,再其他多出来的殿堂便是地藏、燃灯、观音、一群罗汉等等,有些特色寺庙会特别供奉诸如道济(就是济公)、关公、山神土地、马祖、龙王、斗战胜佛等等,就这么简单,其实不认识你拜的人物又如何?心诚则灵,拜佛心安嘛,最后再累赘一句:药师佛有时候又高又大,他怎么火起来的?
后记:当日晚上九点半左右,有朋友提醒我,苏州的寒山寺就是用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替代了一般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