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我觉得”的“助人情节”

最近,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真的不能有太强的“助人情节”。

你看到一个人处在困境里,心里很难受,于是忍不住想帮他,甚至为他提供一些你觉得是长远、有价值的机会。你真心觉得,这对他来说是好事,是一个可以改变现状的契机。

可结果呢?对方不一定会感激,甚至会误解你的动机。他们可能觉得你别有用心,或者怀疑你是在为自己的利益打算。那一刻,你会很委屈,也很困惑:“我明明是为你好,为什么你会这样想?”

后来我慢慢明白,问题出在两个地方:

第一,是认知差距。你看到的是几年后的收益,而他可能只看到眼前的不确定。

第二,是立场不同。你觉得是机会,他可能觉得是压力;你觉得是善意,他可能觉得是控制。

更难受的是,当对方开始冷落你、用冷暴力、甚至不回信息时,你会陷入一种情绪内耗——反复想“为什么他会这样”“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可越想越堵心,越想越觉得委屈。

其实,真正该学会的,是放下助人的执念。善意不是错,但当善意变成“我觉得你需要”,就很容易变成对方的负担,也变成自己的枷锁。

我们应该把帮助当成一种分享,而不是一种给予。分享的是机会、经验、资源,而不是命令或期待。对方接受,是缘分;对方拒绝,也不代表你的好意没有价值。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你可以在路边递上一杯水,但不能强迫他喝。

放下“我觉得”,才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解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