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辽沈战役,一幕幕影视作品中的形象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小时候看电视,主要看打仗,图个热闹。长大以后,反倒喜欢躲在角落里,一个人静静地发呆。
有一天,突然刷到一段关于辽沈战役的短视频。林彪在火车站台上喊刘亚楼,让他记录攻打锦州的调整方案,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2、3、7、8、9五个纵队加6纵17师包打锦州,10纵加1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12纵加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5纵和6纵2个师监视沈阳,1纵做总预备队。”罗荣桓补充说“把炮纵和坦克分队加在锦州方面。”
这段台词,听着就感觉特别过瘾。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发起,到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辽沈战役期间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共14个纵队加11个独立师(不包括东北军区下属各军区的部队)。当时的编制是1个纵队下辖3个师,1个师下辖3个团。
1纵:李天佑、梁必业;1师江拥辉、吴岱;2师贺东生、王树君;3师彭景文、刘贤权。
2纵:刘震、吴法宪;4师陈金玉、李雪三;5师吴国章、贺大增;6师张天云、石瑛。
3纵:韩先楚、罗舜初;7师邓岳、李伯秋;8师宁贤文、刘光涛;9师郑大林、谭开云;
4纵:吴克华、莫文骅;10师蔡正国、葛燕璋;11师周光,李丙令;12师江燮元、潘寿才;
5纵:万毅、刘兴元;13师徐国夫、丁国钰;14师彭龙飞、谭文邦;15师胡继成、何善远;
6纵:黄永胜、赖传珠;16师王东保、张池明;17师龙书金、徐斌洲;18师阎捷三、袁克服;
7纵:邓华、吴富善;19师徐绍华、邓东哲;20师刘述刚、刘永源;21师李化民、朱民亲;
8纵:段苏权、邱会作;22师吴烈、谢明;23师张德发、谢家祥;24师丁盛、韦祖珍;
9纵:詹才芳、李中权;25师曾雍雅、徐光华;26师萧全夫、李振声;27师任昌辉、王文;
10纵:梁兴初、周赤萍;28师贺庆积、晏福生;29师刘转连、卓雄;30师方强,孔石泉;
11纵:贺晋年、陈仁麒;31师欧致富、谢镗忠;32师李光辉、刘禄长;33师周仁杰、钟文法;
12纵:钟伟、袁升平;34师温玉成、谭友林;35师王奎先、粟在山;36师沈启贤、王建中;
铁道纵队:黄逸峰;
炮兵纵队:苏进、邱创成。
辽沈战役之前的东北野战军步兵纵队序列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最早成立的是1、2、3、4、6五个纵队;其次是1947年8月到9月组建的7、8、9、10四个纵队,最后是1948年2月组建的5、11、12三个纵队。第5纵队,应该是五大野战军里,只有东野存在这一番号。西北、中原、华东和华北野战军都没有第5纵队。估计可能和西班牙内战时期臭名远扬的第五纵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