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一季有一个辩题“要大城床OR小城房”,双方辩手就各自的立场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大城市有拼搏的机会,有上升的空间,有广阔的视野,有更好的医疗教育环境,有更精彩的生活,充满未知。反方则认为随着互联网、高铁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城镇化道路可以缩小城市差距,大城市的精彩小城市也可以享受,在小城市还可以拥有安逸、踏实的生活,可以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双方各有说辞,句句在理。每次看完《奇葩说》我也会思考自己的立场。这一次,我选择正方,引用蔡康永的最后陈词“选择大城市,其实是选择大城市的仁慈对待,而不是小城市的严密监视”。
我生活的县级市,总人口数不过30万,城市建设围绕着三条主干道铺开,从南走到北2小时足够,这两小时里我可以碰见很多熟人,甚至可以反复遇见同一个人,这不是缘分。这里没有太多企业,大学毕业回来的年轻人多在体制内工作,他们的父母引以为豪,孩子们端着铁饭碗,一辈子都可衣食无忧。在父母眼里,这是上等人的生活,是在大城市里挤地铁、与人合租、餐餐外卖的“打工仔”们无法比拟的生活。父母和孩子们共享着小城市的安逸,在这个人间天堂里,他们一天的时间似乎比大城市生活的人们多出了许多,八点起床,到单位打卡后,悠闲地享用早餐,之后,男人们坐下泡茶,女人们到菜场采购,顺便聊一聊周边亲戚朋友的生活,从他们嘴里说出的一件件事仿佛他们亲眼所见,他们对当事人了解之透彻简直要超过当事人本身。他们有太多太多的时间,他们利用这些时间观察评价他人的生活,而后对他人进行“指导”,他们自带光环滔滔不绝,渴望在传授人生经验时找到优越感。
小城市里人与人的距离实在太近,近到感觉一举一动都在被监视,虽然未夸张到东西厂的地步,但也足以让人窒息。毕业回来,我这个“大龄剩女”一下子点亮了三姑六婆们的生活,她们开始忙碌起来,按照一个月至少两次的频率为我安排相亲,每一次相亲前,她们都会敬业地把男方的情况全盘托出,这里面包括了男方的硬性条件,过往的情史,父母的收入及感情状况,甚至还包括家里老人的退休待遇。很显然,我的所有条件也被“用心良苦”的阿姨们告知给了男方。我实在不喜欢第一次就“赤裸”相见,于是偶尔拒绝了几次相亲安排,这时阿姨们不开心了,“我这可是为了你好呀,你看那个小陈,高学历,人也漂亮,在政府部门上班,一开始有多少人追求,结果呢,她太挑剔,现在三十好几还没嫁。你再看,那个小王,当初非研究生不嫁,现在呢,怕被剩下,说是专科生她都愿意嫁。还有……。你呀要抓住所有的机会,阿姨给你挑的都是条件好的,见一见有什么关系,再不找,你就真的成剩女了。”一次拒绝,能换来她们苦口婆心三十分钟的劝说,她们本着全心全意为你好的宗旨,把珍藏的250G的别人家的事当成佐证,证明我不按她们的教诲来,必是错误的。
妹妹高考结束,她希望填报外省与服装或者媒体相关的行业,虽然定位范围很广,但这是她感兴趣的领域。我姨一听,立马否决,觉得她太不靠谱,在我姨看来,今后只有两条路,当老师或者考公务员,在大城市“打工”,那就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她不可能让她女儿吃苦。妹妹挣扎痛哭,姨动用了家人的力量,轮番举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案例,在大城市“打工”过劳死,在大城市“打工”自己都养不活,在大城市“打工”随时会被老板开除,在大城市“打工”退休工资非常低……。天呐,我妹处在20岁不到的年纪,充满着梦想和冲劲,她们却告诉她外面到处是才狼虎豹,却跟她谈起了退休金的问题,这么做只为证明她们是对的。
不喜欢小城市,其实是不喜欢小城市的氛围,人和人的边界被模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侵入你的生活,那里的人们要的是统一划一的思想,你不同,你就是异类,他们会想尽办法让你趋同。他们看到的世界就在这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加上朋友圈里各种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信息,再加上家庭剧里看到的生活,但是他们认为这就是整个世界。
喜欢小城市的安逸,值得被尊重,同样,喜欢在大城市打拼,也应该被尊重。这是每个人选择的权利,不应该被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