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华夏基石管理的一篇文章,是《华为基本法》的起草人之一杨杜教授撰写的《探析华为的秘密——“知本主义”企业机制的巨大成功》。
文中谈到,任正非认为,华为的成功,不是资本的成功,不是技术的成功,也不是人才的成功。华为要摆脱对人才的依赖,摆脱对技术的依赖,摆脱对市场的依赖。华为不是单纯对人才的管理,而是应用体系对人的能力进行管理。
“对人的能力进行管理”,令人耳目一新。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管理理念。
知本主义,同样是既新鲜又陌生的词语。文中有详尽解析,有兴趣的可以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也就在昨天,中国式众筹山东同学会发起了中国式众筹全国首支基金,创造性地提出了“筹人、筹智、筹资”同样重要的观点。
细细研究华为,虽然初期股权集中在少数创始人手里,但今天的华为60000多人持有公司的虚拟股权。占18万员工的三分之一。
华为其实已经演变成一家众筹的高科技公司。所不同的是它更侧重“筹能力”而已。
很多人在问:中国式众筹到底难在哪里?一群牛人股东聚在一起,怎么管理?能弄成事吗?这是目前市场上对中国式众筹最普遍的质疑。
对人的能力的管理,就是中国式众筹面临的最大挑战。无论股权如何分散,都需要有一位掌控全局的发起人。
其实,洛阳有一家酒店,叫“凤翔温泉”,它在10年前就有中国式众筹的雏形,杨众筹3月23日来洛就住在这里。它的股权相当分散,股东数量较多。它在创立之初,就把项目需要匹配的资源型人才吸纳为股东,比如它需要资深酒店管理专家,它就找了当地一位知名的酒店老板来入股。如果有机会,可以专门详细介绍它的众筹模式。十年磨一剑,酒店运营良好,已经估值近10亿,引起资本市场的注意。
凤翔温泉的董事长韩凤鸣先生,是一位相当有智慧的企业家,也是洛阳企业家读书会的副会长。对平衡与捏合股东之间的矛盾冲突,大智若愚的韩董驾轻就熟。
许多人不敢轻易触碰中国式众筹,一来嫌麻烦,二来更重要的是对人的能力的管理没有足够的信心。
知本时代的来临,中国式众筹在面对几十号甚至上百号股东时,对人的能力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有自组织特性的中国式众筹,如何管理一群牛人股东,确实是发起人头疼的问题。在这里,我还是倾向于建立科学规范的经营决策机制,更为靠谱些。
至于,选人足够严,时间足够长等现实中过于理想化的条条框框,我们在实操中应理性辩证看待。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牺牲了效率,纠结于过程,有时候往往事倍功半。
中国式众筹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而通往成功的路,就是不断在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