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闹成一团,他们的父亲⻢丁感到很厌烦。他用刺耳的声调对妻子梅兰妮 说:“亲爱的,你不认为孩子们应该安静下来吗?”
他实际的想法是:“她太宠爱孩子了。” 梅兰妮对丈夫的愤懑感到生气。她紧绷着脸,皱着眉头回答:“孩子们正玩得开 心,反正他们很快就要上床睡觉了。”
她的想法是:“他又来了,总是抱怨个不停。” ⻢丁显然被激怒了。他身体向前倾,拳头紧握,样子很吓人,他不耐烦地说:“我 现在应该让他们睡觉吗?”
他的想法是:“她事事都反对我,我不发威不行。” 梅兰妮突然被愤怒的⻢丁吓住了,她温顺地说:“不用,我⻢上让他们上床。” 她的想法是:“他要失控了,他会伤害孩子的,我最好屈服。”
这些夫妻之间的对话,不管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被认知疗法的创始人艾伦·⻉克写入报 告,以此为例说明危害婚姻关系的各种想法。
梅兰妮和⻢丁之间真实的情绪交流由他们的想法决定,这些想法反过来由另外一些更深 层次的想法——⻉克称之为“自动想法”——所决定。
“自动想法”是对自身以及他人转瞬即逝的基本假设,反映了我们最深层的情绪态度。梅 兰妮的主要想法类似于“他总是发怒来吓唬我”。
⻢丁的主要想法是“她没有权利这样对待我”。梅兰妮在这段婚姻中感到自 己是无辜的受害者,而⻢丁则对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感到义愤。
成为无辜受害者或感到义愤的想法常⻅于婚姻出现问题的伴侣,这种想法会继续助⻓怒火并加深伤害。
一旦义愤填膺的想法变成无意识的自发行为,它们就会自我确证。感到受害的一方会不
停地检查对方所做的一切,以此证实对方伤害自己的想法,忽视或怀疑对方任何善意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原本可以质疑或者推翻自己受迫害的观点。
这种想法会激活神经警报系统,威力很大。一旦丈夫受害的想法触发了神经失控,
他就会不断回想起女方伤害他的种种行为,怀恨在心,完全忘记了女方在婚姻关系中所
做的能够打消其受害者想法的其他行为。
这样,对方永远翻不了身,即使是女方出于善意的行为,男方也会用负面的态度来看
待,并认为这是女方企图否认自己是施害者的行为而加以唾弃。
伴侣之间如果没有这种触发困扰的想法,在相同的处境之下他们对当前状况的理解就会
善意得多,因此相对来说不太可能引发情绪失控,即使出现情绪失控,往往也能比较轻易地恢复正常。
离婚的伙伴想想有这样的问题,没离婚的伙伴如果有这种想法,就赶紧遏制。
至于维持或缓解困扰情绪的想法,其一般模式遵循心理学家⻢丁·塞利格曼所概括的悲观 和乐观的人生观。
悲观的看法是对方天生卑劣,无法改变,因此注定了婚姻关系的不幸:“他又自私又自 我。他从小就这样,以后还会一直这样。他希望我全心全意地服侍他,却完全不顾我的 感受。”
与此相反,乐观的看法类似于:“他现在在发号施令,但他过去一直很体贴。也许他只 是心情不好,不知是不是工作上出了问题。”这种看法不会把丈夫(或婚姻)一笔勾 销,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毫无希望。
相反,它把当前的糟糕状况归结于环境的因素,而环境是可以改变的。第一种态度会引发持续的困扰,第二种态度则可以减轻困扰。
悲观的伴侣非常容易情绪失控,他们对配偶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受伤或者困扰,而且负面情绪一旦发作,就会使他们困扰不已。
因此,他们内心的困扰和悲观态度使他们在与伴侣发生冲突时更有可能诉诸批判和轻蔑,反过来又增加了对方自我辩护和消极作对的可能性。
有害想法最恶劣的结果是导致丈夫对妻子使用身体暴力。
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家关于暴力丈夫的研究发现,他们的想法和校园流氓一样,他们无
中生有,把妻子的中立行为视为恶意行为,并把这种误解当成他们使用暴力的借口(实施约会强暴的男性,其行为有相似之处,他们用猜疑的眼光看待女人,因此完全不理会女人的反抗)。
我们在第七章已经知道,这种男人对妻子的轻蔑、拒绝或公开的为难尤其感到威胁。 虐妻者暴力合理化的想法起源于这种典型的情节:“你参加社交聚会,你注意到妻子一 直在和一个迷人的男士谈笑⻛生,足足有半个小时。那家伙似乎在和她调情。”
这种男人如果认为妻子对他们表现出拒绝或嫌弃,他们就会怒火中烧。不难想象的是, 类似“她准备离开我”的想法促使丈夫情绪失控,他们在冲动之下实施家庭暴力,用研究 人员的话说就是“无能的行为反应”。
泛滥:窒息的婚姻
令人困扰的态度常常会触发情绪失控,而且使个体很难从伤害和愤怒当中复原,因此它的直接后果是制造了永无休止的危机。
戈特曼用“泛滥”一词贴切地形容经常性情绪困扰的易感性。情绪“泛滥”的丈夫或妻子被 配偶的否定和自身对此的反应压倒了,他们被失控的恐惧淹没。
这种人无法正常地听取意⻅或头脑清晰地进行回应,难以组织思路,只能以原始反应行事。
他们只希望事情停止,或者想逃跑,有时候还想反击。“泛滥”是一种自我保持的情绪失控。
有些人不容易进入泛滥状态,他们对愤怒和轻蔑的承受力比较强,而有些人只要配偶提出轻微的批评就可能触发情绪泛滥。泛滥的生理特征是心率高于平静时的水平。
在静止状态,女性的心跳大约是每分钟82次,男性大约是72次(具体的心率因个人体型 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如果每分钟心跳比静止状态增加10次左右,就表明泛滥开始了。如果心跳达到每分钟 100次(愤怒和哭泣的时候很容易达到这种水平),身体就会分泌肾上腺素和其他激 素,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度困扰。
心率水平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情绪失控:心跳比正常状态每分钟增加了10次、20次,乃至 30次。
肌肉紧张,呼吸变得困难。有害情绪泛滥成灾,恐惧和愤怒席卷而来,让人无处可逃, 个体感到“永远”都无法复原。
在情绪完全失控的时候,个体的情绪太强烈,观点太狭隘,思维太混乱,根本无法听进他人的意⻅或理性地解决问题。
当然,大多数夫妇在争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刻。婚姻关系的问题始于某一方的情绪持续泛滥。
如果有一方对情绪攻击或不公正待遇总是处于防卫状态,对任何攻击、侮辱或怨恨的迹象过于警觉,肯定会小题大做、反应过度。
如果丈夫处于这种状态,妻子只要说“亲爱的,我们需要谈谈”,丈夫就会想“她又准备 挑起战争了”,从而触发情绪泛滥。
从生理唤起中复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反过来又使个体更容易把原本没有恶意的交流视为用心险恶,并再次引发情绪泛滥。
这也许是婚姻关系中最危险的转折点,感情关系开始恶化。情绪泛滥的一方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对方最恶劣的一面,消极地看待对方所做的一切。
琐事可以引发激烈的争吵,感情持续受到伤害。由于情绪泛滥本身破坏了解决问题的所有尝试,渐渐地,情绪泛滥的一方开始把婚姻中所有的问题都看得过于严重、无法修复。
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对话将变得无济于事,夫妇双方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舒缓困扰的情绪。
他们开始过着没有交集的生活,彼此隔绝,孤单寂寞。戈特曼发现,下一步通常就是离婚。
在滑向离婚深渊的过程中,缺乏情绪竞争力导致的悲剧是不言而喻的。一旦夫妇双方陷 入批判与轻蔑、辩护与消极作对、情绪困扰与情绪泛滥的恶性循环,循环本身就会瓦解 个体情绪自我意识和自控的能力,同理心以及舒缓自身或对方情绪的能力也荡然无存。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情绪生活中的性别差异是导致婚姻瓦解的潜在因素。有研究发现, 即使夫妇已经结婚35年甚至更⻓时间,丈夫和妻子如何看待彼此的情绪冲突仍然存在根 本的区别。
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一般不介意为夫妻吵架感到不快。这一结论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 克利分校的罗伯特·利文森提出的。
他对151对婚姻维持多年的夫妇进行了调查,发现丈夫们一致认为为夫妻吵架感到不安 是不愉快甚至令人厌恶的,但他们的妻子不太介意。
对于较轻微的否定,丈夫比他们的妻子更容易出现情绪泛滥,被配偶批评后情绪泛滥的男性要多于女性。
一旦出现情绪泛滥,丈夫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妻子轻微的否定触发了丈夫的肾上腺
素流动,他们生理上从情绪泛滥中复原所需的时间也比较⻓。这说明男人坚忍克己很可能是为了防止情绪崩溃。
我们理解了吧!妻子对丈夫的鼓励有多重要。
戈特曼认为,男性消极作对通常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情绪泛滥的危害。他的研究显示, 一旦男性开始消极作对,他们的心跳每分钟大约减少10次,主观上感到有所解脱。
不过,一旦男性开始消极作对,妻子的心跳就会突然加速,这是情绪极度困扰的信号。 两性之间寻求慰藉的方式正好相反,这种“情绪探戈”导致了他们对情绪对抗的不同立 场:丈夫希望摆脱情绪对抗的热切程度与妻子主动寻求情绪对抗的程度是一样的。
正如男人更容易消极作对一样,女人更容易批判她们的丈夫。妻子倾向于谋求情绪管理者的⻆色,从而导致了这种不对称性。
妻子试图直接面对并解决分歧和不满,她们的丈夫却不愿意参与注定会越演越烈的讨论。妻子看到丈夫不愿意参与讨论,就会变本加厉地抱怨,开始批判丈夫。
如果丈夫对此进行辩护或消极作对,妻子就会感到沮丧和愤怒,为了减轻沮丧,她就会 表现出轻蔑。其实都不是真的。
一旦丈夫发现自己受到妻子的批判和蔑视当然,大多数夫妇在争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剑拔弩张的滥。
为了保护自身免于泛滥,丈夫的防卫心理越来越强,或者对一切都采取消极作对的态度。
不过请记住,丈夫消极作对的时候,妻子就会产生情绪泛滥,陷入困境。夫妻争执的循环不断升级,最后局面很容易失控。对两性的婚姻忠告
由于男人和女人处理婚姻关系中的困扰情绪的方式存在重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他们应该怎样维系彼此之间的爱和感情呢?也就是说,
应该如何维系婚姻关系?婚姻研究专家对婚姻维持多年的夫妇的互动模式进行了研究,
以此为基础分别对男性和女性提出了特别的忠告,还有一些建议适用于男女双方。
男人和女人通常需要不同的情绪调节。对于男人,建议不要回避冲突,当妻子发泄不满
或者提出分歧时,应该意识到她这样做也许是爱的表现,是为了维护婚姻的健康,使其不偏离正轨(当然妻子的敌意还会有其他动机)。
如果牢骚一直引而不发,强度就会渐渐增大,直至剧烈爆发。如果牢骚得到发泄或解决,就不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不过丈夫必须意识到,愤怒或不满并不等于人身攻击——妻子闹情绪只是为了突出她对问题的强烈感受。
男人还要注意避免太早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导致双方讨论出现“短路”。对妻子来说, 感到丈夫愿意听她发牢骚,并对她的感受产生同理心(尽管他不需要赞同她),这种感觉更加重要。
妻子也许会把丈夫提出的建议看成是他对她的感受不够重视。丈夫如果能够与怒气冲冲的妻子保持交流,而不是把她的牢骚看得无足轻重,那么妻子就会感到丈夫愿意听她的话,愿意尊重她。
尤其重要的是,妻子希望自己的感受得到认同和尊重,即便丈夫不赞同,它也是有价值的。如果妻子感到丈夫愿意听她的话,愿意了解她的感受,她往往就会平静下来。
男性的军功章上有一半的功劳是你妻子,所以男人在家里不要显示自己有多厉害。
对女人的建议与对男人的建议刚好相反。男人的主要烦恼是妻子牢骚太盛,因此妻子要特别注意不要攻击丈夫——可以抱怨他们的行为,但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表达轻蔑。
抱怨不是为了人身攻击,而是为了清楚地表达丈夫的某个特定行为让妻子感到困扰。愤怒的人身攻击通常会导致丈夫的自我辩护或者消极作对,让事情更加糟糕,使争吵不断升级。
如果妻子的抱怨能放置在更广泛的背景之下,使丈夫确信妻子对他的爱,也会很有帮助。
新闻晨报提供了一则关于如何解决婚姻分歧的反面教材。玛琳·兰尼克与丈夫迈克尔发生 争执,迈克尔想看达拉斯牛仔队与费城鹰队的比赛,玛琳想看新闻节目。
迈克尔坐下来看比赛,这时玛琳告诉他,她“受够了橄榄球”,然后到卧室拿出一支点38 手枪,对窝在沙发上看比赛的丈夫开了两枪。
玛琳被控故意伤害罪。兰尼克先生腹部中了两枪,子弹从他的左肩胛⻣和脖子穿出,据报道他正在康复之中,情况良好。
小事变成大事,当然个人持有枪支太危险了,即使没有枪支,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
当然,夫妇争执很少会演变成如此惨烈的暴力事件,不过,这正好为情绪智力引入婚姻提供了大好机会。比如,婚姻持久的夫妇往往就事论事,双方都有机会表达各自的观点。
而且这些夫妇还会更进一步,他们会互相听取意⻅。受委屈的一方真正想要的通常是聆听和认同,因此,对配偶的情绪产生同理心是缓和冲突的法宝。
离婚收场的夫妇最显著的过失是:在争吵时双方都没有尝试减少冲突。是否采取措施修补裂痕,是婚姻关系健康的夫妇与离婚收场的夫妇在争执时的主要区别。
防止争吵升级为可怕冲突的修复机制,其实只是很简单的举动,比如就事论事、同理心以及减少冲突。这些基本的举动如同情绪恒温器,防止情绪表达不断升温,从而导致夫妇双方丧失就事论事的理性。
保持婚姻健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夫妇争吵的具体问题上,比如孩子
教育、性爱、金钱,家务等,而要培养双方共同的情绪智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大家都知道家和万事兴。
一系列情绪竞争力——使双方保持冷静、同理心以及善于倾听等,能使夫妇有效地解决 争端,还可以促成健康的分歧,即“有益的争吵”,确保婚姻健康发展,克服种种负面因素。
如果任由负面因素发展下去,就会摧毁婚姻。当然,没有哪一种情绪习惯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这需要坚持不懈、提高警惕。夫妇双方能否发生关键的变化与其努力程度紧密相关。
我们在婚姻中容易引发的很多或大部分情绪反应是从童年期开始形成的,首先通过我们最亲密的关系或者以父母为榜样习得,然后被带入婚姻,全面成形。
尽管我们发誓不会重复父母的老路,但我们总是会受到某种情绪习惯先入为主的影响,比如对轻蔑过度敏感和度反应,或者一遇到争执就立刻回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