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 一个不能少
2021年3月以来,弋矶山街道老年学校按照“国办”有关文件的要求,响应省、市、区老年大学的号召,开展了老年人“数字鸿沟”扫盲活动。荷塘社区积极动员社区的老同志行动起来,融入学习参加“扫盲”活动。
进入智能时代 ,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一个都不能少,数字文化生活的浪潮来袭,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成了融入社会的壁垒。让老年人能跟上时代步伐,在社区党委,社居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年龄不能成为障碍,跟上时代步伐,定能轻松跨越数字门槛方便生活,融入到社会创新的发展中来。
弋矶山街道老年学校的学员,通过市、区、街道、社区组织的学习讲座,进步很快。
他(她)们的体会是一:荷塘社区党委重视和支持是老年人学习跨越“数字鸿沟”的关键。作为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志愿者,积极主动向荷塘社区党委汇报。把开展“数字扫盲”活动的想法,征求领导意见和倾听指导引领,社区党委书记钱萍又是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组组长,对活动的开展非常支持。开办学习讲座培训班,发动社工志愿者配合,开展了“一对一”的辅导。社区党委钱萍书记带头“一对一”的辅导社区抗美援朝老兵、中国道德模范庄燕劳。93岁的庄老,耳朵已聋,电话听见了,现住养老院,为了帮助他解决生活上不便,并且能与社区党组织经常联系,在社区钱萍书记的“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下,93岁的庄老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并能熟练使用微信与社区党组织保持联系。年轻社工陈文尧是“一对一”辅导的老师,她像教授自已的爷爷奶奶一样的耐心,不少社区老年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能使用智能手机,拍照、发微信,还建了微信群,用智能手机写工作小结和宣传报道等。社区成立了九个“一对一”的接对“帮扶”小组,学习帮助社区老年人摘掉数字鸿沟”文盲”的帽子。
二.针对社区关工委“五老”、社区支部书记、老年学校学员、社区居民骨干,都进入老年化,但他们有工作经验,学习热情高,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首先帮助他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利用微信便于工作的开展,他们在工作中边学边提高,边推广到身边的老人群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积累经验,活跃了老年人文化生活。
三.开办讲座和培训班,让更多的老人跨越融入“数字鸿沟”扫盲活动。从今年3月开始,荷塘社区开办培训班三次,3月5日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婷在培训班上,为老年人讲述如何上网,如何发微信,如何学习“学习强国”等技术。实施“数字鸿沟”扫盲行动,维护老年人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合法权益,共享信息文化发展成果。4月17日年轻社工陈文尧开办的培训班上,手把手的耐心教,激发了老年人学习热情。她鼓励老人克服畏难情绪,面对老人学得慢的问题,采用她教父母用手机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先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再逐步深入教会看微信发微信,并且“一对一”的解决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些老党员老志愿者都能在工作中使用微信,登载在4月17日的大江晚报上。
四.发挥社区老年学校的作用,组织五老志愿者在电视上学用手机,组织观看了四期,4月16日,老年学校学员收看生活频道,第七课“我看电视学手机”教授微信支付,看后收获很大。原来不会使用,但是也不想学,儿女反对老人学会支付宝、微信支付,怕钱被骗跑了。通过学习思想开窍,学会运用手机支付流程,扫一扫“二维码”简单方便,还会给外地孙儿发“压岁钱”红包。4月30日老年学校组织学友收看“我看电视学手机”第九课,如何购买火车票,老年人看后学会用手机查询车次信息,出门方便,手机购买火车票,不用排队、等候,学会用手机确实省力省时间很方便。科学创新发展,老年人不落后,不掉队,紧跟新时代步伐,幸福过好晚年美好生活。4月3日老年学校组织部分学员收看电视交通安全第六课及第七课等交通事故的惨痛,我们老年人应当以身作则,不抢红灯,不报侥幸心理,珍惜生命,坚守交通规则牢记树立安全第一。荷塘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积极支持和重视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奋发积极向上。
(“拥抱智能社会”征文活动我的征文稿)作为今天的日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