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看见别人处在“我认为”的苦难里,就好想伸手去“拯救”。
有点时候,看见别人处在“我认为”的“迷惑”“无知”或者“谬误”里,就好像教别人点什么“我知道”。
其实已经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好为人师了,尤其是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但是还是忍不住,伸手,开口。
上周在教练课堂上有一次练习里,有一个伙伴的约谈题目当时特别触动我,即使练习结束之后,他提到的状况仍然在我脑海里不停的翻滚,过了一个周末,又过了周一周二,周三早上上班路上,又翻滚起来。我实在觉得要跟他说点什么,于是我微信了他。
其实开始写微信的时候,我就隐隐觉得这样未被邀请的和对方继续探讨一个之前的话题很鲁莽,所以我也道歉了。
所幸对方没有责怪,还回答了我的问题。然后我就觉察到这样做究竟为什么效果不好了。
简单说,就是,对方不在状态。
虽然是对方提出过的问题,但是如果对方不在状态,我的提问他也并不会真正认真的思考。而且我发现,对方其实心里对另外一个话题很有热情。于是我试着放下我的执着,就着他的话题,去问那个话题的问题,果然他很有激情的跟我分享。
然后说到后来,我稍微把他的激情与收获往之前这个话题联系了一下,这个时候,他的状态就很明显的比刚开始微信的时候好多了,然后他也分享了他新的体验和经历,看来他自己也没闲着,我多虑了。
这时候,我完全放下了我想问他的问题,因为我的确相信这个有创造力的天才,一定会向着对他来说当下最好的方向去的。于是我鼓励了他,他完全沉浸在那份激情和收获的喜悦里。
我很庆幸我没有执着在自己以为的那个“对他这才是重要的”想象里,那种把我自己感动得够呛的对别人的过分关怀。笑死了。
话说回来,每个人都喜欢被认可被重视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所以这种出手和张口的欲望是很正常的,自嘲归自嘲,那怎么办呢?在我看来,就是带着以下态度与世界相处,
第一,对方在那个状态里,有ta的正向意图
第二,对方有自己的智慧,有时候只是没有完全激活
第三,我自己带着好奇心去倾听和回应,用这种态度看看对方在讲的过程里会不会激活ta更大的智慧
(提问也是一种积极聆听)
第四,当我想说话想伸手的时候,觉察到自己的发心,究竟更多的为了我自己被尊重被认可,还是更多的从对方的需求出发的,只有当对方自己想改变并且发出邀请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时候
写到这里我想到美国电影复仇者联盟里,就有关于人类与超能力英雄中间的争论,究竟超能力英雄们未经人类邀请而做出的那些“拯救”,人类准备好接受了吗,人类愿意接受吗。
其实每个人类自己内心也住着一个超能力英雄,我们有时候的潜台词是,我们希望这个“愚蠢”的世界接受和欣赏我们的“拯救”,所以我们观看这些超级英雄电影的时候,有时候入戏太深,嘴里也跟着念叨,“这些愚蠢的人类”,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