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行的心理嬗变

读《穷查理宝典》P256

导读: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恶行,即使性本恶的人,如果监管到位,就不会养成恶习,芒格提出了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阐述了恶人到恶习的产生过程。

恶行总是在监管不到的地方产生,芒格认为,二个心理学的普世智慧模型,揭示了恶习的产生以及恶行的传播。

原文如下:

———————

一日他们开始偷窃,一贯性原则一这也是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将会很快和有利偷窃的环境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养成偷窃的习惯。所以如果你们经营一家公司,由于你们的管理不善,导致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盗窃公司的财产,那么你们就给那些替你们工作的人造成了极大的道德伤害。

这个道理也很明显。创建一套严密防止欺诈的管理系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然的话,你们就会亲手毁掉你们的公司,因为人们既然能够不受惩罚地偷窃,就会拥有一种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认为糟糕的行为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如果别人那么做了,你就知道至少有两种心理学原则产生了作用: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和社会认同。

————————

这段文中,讲到了关于激励机制失控2个心理学原则,偏见及认同。

先说说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会引起恶行,有三个要点:

1.偶然的获利行为,比如第一次偷窃;

2.未受惩罚,比如未收到肉体伤害或道德谴责。

3.形成偏颇的价值观,如偷窃不造成问题。

在错误的价值观指引下,终走向深渊。

这个心理模型很管用的,比如在工作中,你读到了现在单位纪监审的“三不腐体制”—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你可能记不住,印象不深,但如果你读过这个底层逻辑,那么就会明白:

1.受惩罚就会不敢腐;

2.没有偏颇的价值观就不想腐;

3.控制偶然的获利机会就是不易腐。

可见,懂得这个道理足以使你成为一个好的反腐斗士。

当然这个底层逻辑也可以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习惯不好,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再说第二个模型,恶习的社会认同。一般人会有这三个过程:

1.受到道德伤害。集体利益受损失,他人偷窃获利,自己老实失利;

2.偏颇价值观,比如偷窃没有问题;

3.社会允许偷窃存在,我也可以获利,不受惩罚。

在错误理念的指引下,恶习得到更多人的实践。

那么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恶习并防止它扩大时,可以采用这三种措施:

1.别让老实人吃亏,要奖励雷锋同志;

2.违法必究,任何恶行都有恶果;

3.形成共识,现实环境不允许恶行存在。

有些人面善,烂好人,殊不知助长了他人的嚣张气焰,所以从后果上来看,烂好人需要抨击。

孩子有时对我说:“爸爸,现在班里的学生没有不玩手机的。”

我就问:“那是谁,我给他爸打电话。”

这里用的是第三条,我和孩子同学的爸爸都不允许玩手机,营造无手机环境。

同样,在你的孩子教育中,如果孩子有了坏习惯,你能用这三条底层逻辑,形成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吗?

期待你的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谈了什么? 本书是关于查理·芒格的汇编,收集了有关他的学习方法,决策过程,投资策略,以及他的演讲和“名言”等...
    hxiaom阅读 10,258评论 0 8
  • 第一章:论老年 在西塞罗看来,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那么你到晚年只会比年轻时更加幸福。 我们一生应该追求有意的...
    小猪快跑啦啦啦阅读 4,429评论 2 2
  • (1)他得到了非常具有戏剧性的实验效果。他设法让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做了许多可怕的事情。 但是许多年来,心理学教材把这...
    刘弋专栏阅读 3,449评论 0 0
  • 道德和涉及心理学的普世智慧考量的关系之密切,是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以偷窃为例。如果(A)偷窃非常容易,而且(B)...
    能得阅读 3,865评论 1 4
  • 1奖惩超级反应倾向 从应用上讲主要是奖励|激励反应倾向。 解释:因为奖励(利益)的影响,某人会产生潜在的偏见,会认...
    笃信_241534阅读 3,80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