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8日,徐州因为疫情开始了全员核酸检测。前三次检测结果的披露,所有人并没有多少紧张的情绪,直到昨天,也就是4月1日,这个已经多少年没有存在感的愚人节突然成为了大家疫情期间缓解压力的一种方法。最多的便是疫情人员补助办法的通知,点开一看愚人节快乐五个大字。
26个月,800个日日夜夜,疫情似乎已经成为了别人家的事,成为了国外的新闻。总觉得国外人乐天主义,在乎享乐,注重自由。而当我再次深处疫情中心,面临再次足不能出户,只能隔天出门采购生活物资,看着超市里空空如也的蔬菜区时,那种不安全面来袭时,瞬间感受到自由的重要。
饭店停业、学校停课、工厂关门,房贷断供,收入锐减,一些列接踵而至的经济问题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对疫情的态度。自然免疫的想法也在逐渐蔓延。既然那么多无症状感染者,既然打了三针疫苗有作用,既然得了也没什么事,那么是不是要在经济和防疫之间重新平衡一次呢?
山东青岛的项目跟踪了将近半年,方案做了九次,出差了四次,马上落地;
安徽安庆的第一个储能项目无法面谈;
陕西第一个智能化项目只能线上沟通;
徐州县区渔光互补项目不能现场踏勘;
湖北项目投资人因为疫情过不去;
南京规模分布式光伏项目无法看现场。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同行四处奔波,项目接地手发软的时候,我们只能无奈的呆在家中。既有对疫情传播者的怨恨,又有对低风险区的同行的嫉妒,既希望疫情过去,又探讨自然免疫。现在这个时代,知识、努力、胆识固然重要,但这个时代又是一个高度串联和相互依赖的时代。看似离开朋友、亲人、同学可以活得很好,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淡漠,实际上每一个谋生人却又与我们休戚相关。
想我成功,你无能为力。
让我失败,你身不由己。
四月初,徐州的温度还在十度以下,这个倒春寒还在继续,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经济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制定的目标本就艰巨,疫情又让我们无可奈何的被偷走了一个月。也许这是命运给予我们又一次考验。
我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