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至大如年,作为北方人,吃饺子是件必须的事情。
小的时候,寻常百姓家,粗茶淡饭尚需凭票证,不饿肚子已经很满足了,饺子这种稀罕东西,只有过年才能吃上。
好吃不如饺子,就在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后遗症”就是,无论年节、好日子、遇到高兴的人和事,搓一顿首先想到的就是饺子,每每被孩子们“嘲笑”,就哂然一笑,个中滋味他们如何晓得啊!
移居江南二十多个春秋了,可能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家乡的饮食味道深深地刻在骨子里、心头上。
每每想起小的时候,春节回老家过年,伯母包的狍子肉白菜饺子,简单的食材,只是用盐调调味道,鲜美难以言表,吃得口滑,直至到嗓子眼。
姑姑则喜欢包大荤的的羊肉酸菜水饺,也是简单用盐和胡椒粉调味,酸菜掩去羊肉的膻味,鲜香润口,吃着吃着,蘸碟边缘就凝出片片油脂。
母亲最擅长的就是猪肉白菜水饺,用葱姜胡椒水调肉馅,也是一绝;那时候,猪肉是凭票供应的,于是母亲便用红烧肉罐头代替猪肉,一瓶罐头和白菜调出来一大盆饺子馅,基本上见不到肉的影子,但是味道也是独特。现在自己也试着用罐头调馅,但是已经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不知是罐头还是白菜哪个出了问题。
这么多年来,山南地北的饺子吃了很多口味,最好吃的还是记忆中自家长辈包的饺子,这也许是吃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亲情和思念包含在里面。
来南方有二十多个春秋了,这两年,饺子馆比较多,想吃的时候堂食或是外卖都很方便,再加上家里人口少,所以,除了除夕夜的饺子自己包以外,很少动手和面弄馅了。
今天冬至,应个景,下厨房,动手包饺子,猪肉白菜馅。家人品尝了之后,一致认为比外面的要好吃,问了一下原因,原来是肉少菜多,让我愕然!转而一想,应该还有家的味道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