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四年级时)我看了我班两名女生的作文,写的都挺好,而且风格迥异。一个活泼可爱,另一个每个字都很很用情。
最重要的是,她们不是模仿了我的例子,而是透过例子写出了有自己的特质的文章。这是我最想看到的盛况——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百花齐放时,花儿们没有开成被约束的样子,而是每一朵都有自己的特色,她们用从心而发的文字,展示着生命的自由、舒展、无畏,让我感到即使我们“渺沧海之一粟”,也不惧“吾生之须臾”。
我就这样被她们的文字感动着、震撼着。
文章活泼可爱的那位,有点没心没肺,整天笑口常开,过个星期天还能找一堆朋友去油菜花地里拍图发圈,很爱表现,或者说爱展示。看到她们无忧无虑的样子,我也秒回一趟童年。
另一位写得深沉的,明显字里行间自带饱满的感情,这种人有极敏感的内心,情执很重。
我对她俩的文字都喜欢,但是更心疼后者。一件小事,别人的痛在肌肤,她的可能就在腠理。同样的事情,活泼可爱写出来是云淡风轻;用情至深的写出来,能写得你鼻子一酸。我记得开学她写的句子——吃饭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同学给我笑,就连忙跟她挥手,谁知她是给我旁边的××打招呼的,顿时很失落。同感。我也跟着失落,每想起一次就失落一次。这句话写在上学期开学,我至今念念不忘。我们的敏感那么像,活该我们痛得深。
写文章不是炫技,如果没有中心,没有饱满的感情,没有内心深处各种想法的展露,怎么写都是流水账。
我看见另一个学生的文章,里面有个做饭时倒油的环节,可能为了展示自己的聪明伶俐,居然这样写——我把油壶绑在棍子上,挑着油瓶倒油。
我看完就问她,现实中你见过这样的做饭的吗?你自己试过吗?
看得我已经起了逆反心。
她连连摇头。
那就不要写。
写作需要想象力,但是一些实际问题还是要基于生活的。你见别人做过饭,可以假设是你做的,然后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好,千万不要把一个无法操作的奇思妙想当成神素材去写,给人的感觉很假。
记得我上小学为了让我们写好《贴鼻子》的作文,老师还专门请了高年级的学生给我们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然后剪了一个鼻子让学生蒙眼去贴。因为我们小一些,没学哥高,有的能贴嘴上。有的贴耳朵上,还有的贴颠倒了,鼻孔朝上。
那节课,大家花样笑,有小孩子无心的嘲笑,有大家开心的哈哈大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经历,知道了写作需要尊重事实,也许这才是老师最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我们写文章,人物名字可以胡编,故事情节可以杜撰,里面的巧合可以不那么巧夺天工,但是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因为以实际生活为基石的的文章才能让人不出戏,让读者产生共鸣,而且文章里一定有感情(我个人认为这很重要)。
写作初期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习作要求,但是规范写作不是机械地限高,而是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思想自由。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最后,让花成花,树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