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天
2015.01.27 周二 晴
女儿失踪了,日记中断
今天的日志没有按时写,属于后补上的。根据记忆写,似乎会更改很多原初的情绪,也会让人心里经历的剧烈情绪慢慢淡却。发觉自己的小情绪并未彻底从心底更改,之所以能有段时间如此平静,源于没有事情撞击,可一旦有事件,还是溃之千里……
周一晚上女儿没回家,周二依旧没音讯。我和老公像热锅蚂蚁,种种猜测,各种寻找,结果依然是一片空。重新又回到之前的黑暗里无法自拔。所有能联系的方式都使用,依然没有任何消息。
最后通过某种途径得知女儿已离开这个城市,在西安。把了解的情况粉饰后告诉老公,他比我更受打击,似乎不能相信这样的结局。不清楚女儿怎么就突然离开,未有任何迹象。
和老公一夜没睡,凌晨一点老公突然说:“你有没有想过,女儿是不是被绑架了?会不会有生命安危?”一句话让我大哭不已,不是因可怕的结局,而是因自己的冷血,这一天的寻找,我丝毫没有想过女儿是被动离开,固有的思维已让我相信她是重返旧路。为自己觉得可悲!
徐少波
回复
相信,任何的家长,遇到类似的情况,都会像“热锅蚂蚁”——因为我们爱孩子,甚至超过爱自己。更相信,这份内心的纠结与不理解,足以致命——但我们又必须选择坚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孩子的爱。
今天的“溃之千里”,与之前的“溃之千里”,已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我们已经在迫不得已中选择了成长。更因为,我们在迫不得已中已经成长。
李克富
点评
日记是可以后补的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做到坚持每天都写日记。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一定不是人,而近乎神。因为人吃五谷杂粮,总有劳累的时候,有病了的时候,有遗忘的时候……总而言之,有当天完不成应该完成的日记的时候。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当天能不能完成,而是当发现当天的日记没有完成时,接下来会怎么办。
有人会采用补写的方式。至于在什么时候补,是不一定的。我们这几年的跟踪发现,那些能够把三个月坚持下来的,多数人不会超过3天,因为对于3天之前发生的事情,很多人已经记不住,也就干脆不去回忆了,接下来,他们就放弃了。
相比较于那些能够一天不落地坚持了三个月的人,我更赞赏那些靠补写但最终完成了的人。前者,要么本来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要么具备“说到即做到”或“当日事当日毕”行为能力;而对后者,则常常是一种全新的常识,他们首先需要克服自身的弱点,继而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我也跟踪过不少答应得很好,甚至当初在我面前立下海誓山盟,但最终却选择了放弃的人。他们真的不是缺乏写日记的能力,而是内心深处那种苛求完美的个性特征使得他们不能在残缺中坚持。
有位妈妈在第一天的日记中,用近3000字陈述事实、感慨人生、发誓明志。在给她的回复中我提醒“悠着点儿,细水才能长流”,写日记不求高大全,贵在或多或少地坚持。她很不以为然,一如故往地写了两周。待到我发现已经中断两天后给她电话鼓励继续时,她说:“已经两天没写了,无论如何去补,也和原来的风格不一样了。”听到这样的表述,我一般不会说什么,因为我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数不清曾经多少次和这种人打交道,我知道他们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容许失败和欠缺,他们不相信破镜可以重圆,而认为哪怕是重圆了其裂痕依然存在,岂不知或根本不能接受那面带着裂痕的镜子并不影响功能,我们用它同样能看到自己的面容。
“坚持写三个月的日记,对你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你苛求完美的个性特征。”在开始时我们会反复叮嘱,“写得好坏不要紧,要紧的是坚持写;落下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够及时补上。”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位妈妈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