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意识,改变行为模式,找到追求幸福的正确姿势。追求幸福,既在当下,也在未来。
【1】四种人生模式
#忙碌奔波型
>>“忙碌奔波型”不懂得去享受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还坚守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
“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却不在意当下的感受,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我们从不会因为享受过程而得到奖励,我们认为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在努力的人——只看结果,而无视过程。
一旦达到目标之后,我们经常会把放松的心情解释成幸福,好像工作越艰难,成功后幸福感就越强。因此,当我们拥有这种错觉时,就不由自主地对这种生活方式屈服了。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是它绝不等同于幸福。
这种幸福可被称为“幸福的假象”,它们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无法长久维持,因为它本身就是与负面情绪共生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了而高兴。然而,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当痛楚消散,我们很快就会把健康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病愈的喜悦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反思: 回想一下,你是否在某一段时期,曾经忙碌奔波地生活。如果有,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给自己一些建议。
#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却从不认真地考虑后果。他们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眼前的事只要能让自己开心,就值得去做,等找到下一个更刺激的乐子再说。他们在爱情和友情方面精力旺盛,但新鲜劲儿一过,他们就开始物色下一段感情。由于享乐主义者只看重眼前,短暂的快乐有时会让他们失去理智。如果吸毒能带来快感,他就会去吸毒;如果工作辛苦,他就会逃避。
享乐主义者根本的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
这就是享乐主义者误认为天堂的地狱:没有目的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感悟幸福型
>生活幸福的人,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反思: 回顾你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你经常处于哪一个或者哪两个象限呢?
#总结:
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
“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
“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他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
“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
“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
“虚无主义型”是过去的奴隶。
>> “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和“虚无主义型”的人都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实现谬论”,即认为只有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这种类型的人最可怜,因为他们连前两种谬论中有限的快乐都感受不到。
当我们想着如何过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不如想想如何劝诫和教育自己的子女。
教育他们为了成功放弃眼前的幸福吗?不行,忙碌奔波太痛苦了;
教育他们为了快乐去过及时行乐的日子吗?也不行,享乐主义只会带来空虚。
>>但大多数情况下,眼前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
“忙碌奔波型”的错误观念在于,只有成功本身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
“享乐主义型”则错误地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活已经麻木无感了。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幸福冥想法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找把椅子,或是盘腿坐在地上。确定自己处于舒适的姿势,但背部和颈部要挺直。至于要不要闭上眼睛,由你自己决定。
深呼吸,试着保持心态平静,每次吸气都要吸到底,在呼出时,要通过口或鼻慢慢地呼出。
用意念扫描你的全身。如果有任何部位感到紧张,就将你的呼吸传向那里,并让这个部位放松。至少保持5分钟(最长20分钟),专注于你的呼吸。如果发现注意力游移,只要把它简单而自然地带回到你的呼吸上即可。
继续深呼吸,让积极情绪包围自己。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非常开心的状态中,比如和爱人共处或是在工作上得心应手的时候。用30秒到5分钟的时间,让这种积极情绪蔓延全身并在体内流动。如果经常做这个练习,你甚至不需要再去想象什么情景,只是想着“幸福”、“宁静”或是“欢愉”这样的字眼,就能引发积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