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梅州的中秋情缘

八月十五,月夕。天色渐暗,但还是未见月亮的影子,我们在车上临时做出决定要在梅州下车,在这个充满客家文化的小城上度过今年的中秋。早些年,这里是一个县城,短短几年间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文化城市,而如今也该改口叫梅州市了。我们下了火车后换乘计程车,穿过八街九陌我们来到了梅县区,此时天色以近黄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呼吸着潮呼呼的空气,踩着湿漉漉的石阶,我们走进了梅县这座小城。初到一个新的环境,首先要熟悉的就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前提到梅县区首先想到的就是客家文化,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这里大多数都是操着客家话的汉族人。客家语可是有学问的,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健全,更新奇的是就算在梅县这个小城里就有好几种客家话的说法。早在宋代就有关于客家话的记载,明代《永乐大典》记载“地势西连广,方音北异闽。”,清代乾隆年间《归善县致》中记载,“兄曰亚哥”,“下雨曰落水”,“花生曰地豆”等等。近代虽然许多汉族人南迁入粤,普通话又为标准语但是客家语却在梅县一直保留。那时听着周围人三言两语的说着乐感很强的客家话便有一种置身另一国度,漫步在月下古城的奇妙感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完了人,听完了话,便要逛一逛那圆环状的客家土楼,品品那街边小摊的地域美食了。客家土楼也称土围楼,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规模民宅建筑。说到传统建筑,更多时候我们会想到歌舞升平,宫商徵羽的飞檐西楼,或是远上青山,弥散烟雾的香亭古庙。而客家土楼确是不一样的,它一改中原地区往日含蓄玲珑的气质,凭借规模宏大,造型之美而闻名。我们跟随当地人的脚步入楼参观,这让我想起了古罗马斗兽场,或是现代体育场,它们是否受到了客家土楼的启发呢?穿过了厚厚的墙壁,我们继续往里走,来到了饲养牲畜和种植豆类的地方,为了躲避山里猛兽的袭击,当地的人们在楼内饲养牲畜,楼内设有完整的入水排水系统,也可以完成部分农作物的播种。这样既保证生产的自给自足又可以减少危害,免受外界干扰。除此之外还有数不尽的祠堂,已经供人居住的住宅。梅县的这一座座东方城堡,恰如一个润朗名丽的南国花园,供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富足的客家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过晚饭后,我们继续探索。今天正逢中秋佳节,大街小巷也格外热闹。我们穿梭在古镇中,发现每家每户都在屋檐下对称的挂了两盏红纸灯笼,大山里的风也很是温柔俏皮,托着一盏盏小灯笼在风中飘忽摇曳。往年的中秋莫不过是咬两口月饼,而今年却有古镇、石桥、山涧、莲花陪伴,假如我是一位诗人又不知会怎样表达这花好月圆,明月清风的这份闲适与恬静呢……天渐渐下起了蒙蒙细雨,却丝毫不减节日的气氛。我们来到了广场中央,这里早早就有人候着了,不一会儿,一群客家姑娘们唱起了《鹤湖邀约》,客家人自己奏乐,琴筝和鸣,天地自然,和谐统一。接着姑娘们又拿着杯铃跳起来杯花舞,我也买了一个瓷杯铃作为漫游梅州的纪念品。起舞的这些女孩儿大都是刚刚新婚或者是新婚不久,他们认为孕育生命是神圣的,借助月亮祈福,以歌舞祭月,供奉先祖。聊想当年她们的母亲也跳着同样的杯花舞,踩着同样的节拍,满载着期待与幸福编织了一艘艘月亮船,哼着摇篮曲,飘进了每个小小心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夜深了,热闹的氛围渐渐褪去,我们踱步在院子里,一点荔枝肉,几杯青红酒,月光透过榕树,照出一片春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655字,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文章里加粗字体为中国十大名茶。 仲夏喝茶好时节,最近小编开始泡茶避暑,但是瑞茶叶...
    TOPMINI阅读 2,823评论 0 3
  • 大体的步骤我们可以参考如下:https://rocko.xyz/2015/02/02/%E4%BD%BF%E7%9...
    super_shanks阅读 1,540评论 0 2
  • 实习第五天。很累很累,感觉永远睡不够,一直都没有休息过,下个星期的周末我一定要休息了! 实习第六天。要考英语了,突...
    祎的阅读 1,8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