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周的努力于今天下午大致画上了一个句号。在我长吁一口气的同时,我更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每一次大型的活动,它背后都不是一两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在同心协力。我们的教研主题活动亦是如此。
这两天,一直在感受着磨课给授课教师带来的成长。其实,通过今天的观摩,我想,授课老师获得的更是拔节式的成长。这不是授课老师自己在行动,而是倾尽我们部分语文老师的心力在行动。这当然是团结协作的力量。
如果说上课是我们在课堂上的精彩呈现的话,那么幕后则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本次活动,我们的承办团队是四年级备课组。
上周,当我把做好的方案发给四年级备课组长赵老师的时候,赵老师欣然接受。根据方案内容,我先给她一一梳理应该做到哪些,让她做好安排分工。说实话,我开学一个多月了,我只知道我们的四年级备课组长是赵老师,但名字和人还针对不上。我们的沟通大多是通过微信来进行。
周一,她将主持词给我发过来,并说已经给主持人付老师沟通好了。看看主持词,我觉得主题很明确,且流程表述清楚。但由于方案没有最终定稿,所以我没有过多地提出建议。
周二,我和赵老师电话沟通,一一商议我们应该做好的前期工作,都需要做好哪些项目的分工,怎样落实好每一个细节。电话那段的赵老师边说边记录。
晚上,我和赵老师再次沟通,确定参会人员,座位安排,签到表打印,等等细节性的问题。
周三,我将主持稿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给赵老师发过去。
上午,赵老师带领他们备课组的老师去报告厅布置会场。从桌凳的数量、摆放到黑板的摆放,黑板擦,彩色粉笔,等等细节,凡是能想到的,赵老师都做了最详细的安排、落实。
我不得不赞叹赵老师的执行力。赵老师,是一个有组织能力、分配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落实能力的优秀备课组长。
中午一点,我们在报告厅第一次见面,第一次我将名字和人对上号。这个妹妹,我由衷地赞叹。
我们的主题教研,用了将近半天的时间。赵老师带领她们的团队任劳任怨、齐心协力,高质量地完成了本次主题教研的承办活动。
她,不是一个人在奋战,而是她们的备课组全体成员在奋战;本次主题教研,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战,而是我和我们的六个备课组在奋战;本次的学校活动,不是我们学校在奋战,而是我们所有的共同体学校在奋战。只不过,我们学校牵头,我们学校语文组主办,四年级备课组承办,所有语文老师落实。
一次活动,依次成长。就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能力的提高是在老师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而我们的授课老师、我们的四年级备课组长、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是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才得以成长的。
这次活动结束时,我的自我感觉是“我又长大了一岁。”我相信,不只是我,也是我们每一位愿意成长、不怕付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