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行业摸爬打滚近十年,对DISC的接触,确实比较早,但是一直停留在知道这个概念上,并没有对它做更深入的学习。这次学习DISC课程后,发现它的价值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但是感觉要想很快驾驭这个工具,确实还是需要花时间的。
所以,我觉得虽然现场的培训已经结束,证书也已经发放,但是我对DISC的学习才刚刚开始。用DISC来探索自我,觉察他人,我还在启蒙阶段。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回忆自己遇到的人,基本上都能符合这个道理。做事风格符合自己心意的人,沟通起来也顺畅,认为和自己是一类的,可能就会多接触,而感觉总是有些别扭或者看不惯的人,不能说讨厌,但是至少会减少在一起的机会。
用DISC理论,我把身边的人大致扫描了一遍,两类人如下:
比较喜欢的人:ta做事麻利,眼光独特,能带给我新的想法,同时,又能目标导向,能做事有真正的结果。但是ta也有一些我不太喜欢的地方,比如ta的想法太多,还经常变换;以自我为中心,想来哪一曲就来哪一曲;说话直接,把你噎死都不偿命......但是我就是这么能容忍ta!
现在用DISC来理解,应该是D特质比较高,关注事,有野心,能成事,但是在遇到压力的时候,会表现出没有耐心,不能关注别人的感受,所以会怼人。而我是一个C和S特质比较明显的人,需要有不一样的东西来吸引我,我会比较羡慕D的果断和思维;当然,S的我还能容忍对方,这样我们才能相处融洽。
不太喜欢的人:ta做事比较慢,目标感不强,也没时间观念;但是ta却比较有韧性,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能承受,不会和你对着干。
不错,ta应该是S特质比较明显,对人都很好,所以ta会经常做很多和目标不想关的闲事,导致自己的核心任务无法完成,而我这个时候肯定表现的是D和C,所以对ta肯定没好语气,也认为ta不是一个好的搭档.....现在看来,ta 还是容忍了我很多,而我并没有给ta继续的机会,很惭愧。如果我能善待ta,同时按照ta的特长去合作,可能ta也能为我带来成绩,成为我欣赏的人。
DISC倡导探索自我,觉察他人,特别作为管理人员,我觉得更应该去践行。试想一个管理者,一味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接纳人员,那该让多少人失去机会,又该浪费多少人才啊?
DISC告诉我们管理付出不如激发投入。认识一个人,只能管理他被动付出;了解一个人,才能激励他主动投入。这对企业管理人员太重要了,我们应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识别他的风格,然后用自己的不同特质去进行沟通和给予,激发其内在的动力,从而达到对其进行管理的目的。
探索自我,觉察他人,我还在启蒙阶段,学习和践行的路上,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