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自己相处
文|张爱敏
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与其硬挤,不如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境遇中安然若素,平静如水。
给大家讲个故事吧!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27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
可见,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寂寞难耐。艰难的境遇中,高贵的精神往往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亲爱的!独处时,试着找到另一个自己,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让脚步慢下来,让自己静下来,拥有独处的时光,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觉察,使自己更有智慧力、成长力。
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无法忍受独处,在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中消磨时光;也一些人想独处,想“充电”,想思考人生,但却不会拒绝,没有自制,缺少自律,深陷世俗,在“双低谷循环”沉浮。
其实,真正的独处,并不是为交往设限,封闭自我,而是真正学会选择,择善而从。内心清澈如水,祥和安宁,总是默默地在沉潜中提升境界。
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34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2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人的一生,唯有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有所成就。
亲爱的!假期即将来临,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那么,我们该如何修炼与自己独处的思想境界呢?
首先,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和什么人在一起,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有追求,有思想,高境界的人,必然善自省,慎独,敬畏,深邃,排除外界纷扰。
亲爱的你!理念决定行动。想得再多,不如马上行动,执行力最关键。
其次,拥有求知的良好习惯。
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只有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并善于利用好碎片时间,以谦逊的品质,不倦的态度,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从而来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
第三,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要学会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不跟风,不从众,不断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
总之,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唯有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才能真正享受与自己相处的美好时光;唯有远离喧嚣,珍惜光阴,与自己好好相处,才能借助与自己的相处来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学会与自己独处吧!这不仅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