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阻碍了你成功?

看了前面几篇文章,你应该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也大致能给自己规划一个年度计划了。但这样做,就能保证你在新的一年可以达成目标、走上人生巅峰吗?

我觉得,一年后的你,很可能是这样的:再次信心满满地写下自己的新年计划,然而你已经忘了、那些目标都是一年前的你写过的。比如坚持运动、坚持读完50本书、或者抽空做那些“等我有时间了一定要去做”的事情。


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成功?

我能想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习惯


我们总是活在习惯中。走熟悉的路、去熟悉的餐馆、逛熟悉的超市、用自己熟悉的语气说话。即使有人指出我们“说话得罪人”,我们也能用一句“我性格比较直”,然后依旧我行我素。

有朋友问我:如何执行自己的年度计划?

我给出的回答总是:先制定一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再说。

就像一个平时不怎么读书的人,吃完晚饭后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刷剧,或者打开微信刷屏。忽然有一天,可能是手机不好玩或者酒不好喝,脑门一热,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每天看书,一年看100本书”的计划。

这个计划很好,但也意味着,他在接下来的365天,几乎天天都要读书。如果他从此改变习惯、每天晚饭后坚持阅读两小时,这个目标就很有可能达成;然而,手机实在是太诱人了。他或许能够在接下来的3天、或者一星期内,保持每天饭后看书的习惯,但接下来的360天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囤课、囤书、囤笔记,就是习惯造成的。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但却懒得去执行,你叫我说什么好呢?

所以,有人问我“如何制定年度计划”,我总是会先让对方去完成一个小目标。


这一步,其实就是评估你的能力。

你说你计划一年读完100本书,那么,平均每3天半就得读完一本书,平均每周读完两本书。OK,咱别说一年,就这个星期,你读两本书我看看?如果你很容易就做到了,那就再试一个星期吧!

如果两三个星期下来,你的状态是稳定的,那可以肯定,你接下来一年读完100本书基本上没问题。

如果你连第一个星期都坚持不下来,还是算了吧!把目标调低一点。

当然,我说“一年读完100本书”这个目标,只是在打比方。有些书是需要细读的。但你明白我的意思就行。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题。


习惯模式:时间的黑洞


既然我前面提到,我们是生活在自己的习惯中,那么,具体是哪些习惯阻碍了我们进步呢?

我归纳了几种习惯模式,看看你有没有中枪:

1.觉得运动很重要,甚至还办过健身卡,但没有坚持锻炼超过一个月;

2.当任务堆积如山的时候,先挑简单的来做;

3.不想做的事情,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拖到最后大事化小;

4.我不该喝碳酸饮料、吃垃圾食品,但我管不住自己;

5.每天都抱怨公司、抱怨老板、抱怨工资、抱怨另一半,但自己不做任何改变;

6.别人推荐的新书都要买回来,看不看是另外一回事;

7.只有不断报课程、不断买书、不断参加培训,才能缓解心中焦虑;

8.明知道没什么卵用,却还是坚持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因为大家都在报名;

9.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做什么都做不好;

10.我单身是因为各种原因,但都不是我自己的原因……

我不是在批评这些习惯,其实我自己都中了好几枪,包括最后一条。

这些习惯,都不是好习惯,它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偷走我们的时间、成为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元凶”。


再比如,我们有的人每天都会抱怨,抱怨老板太不人性化、抱怨另一半不够体贴(或者做饭不好吃)、抱怨孩子不听话……但我们有没有做一些积极的事情、去谋求改善呢?

很少有人会这么做,因为“抱怨”本身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假如我们真的过上了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什么可抱怨了,反而还不适应。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很迷茫,原因是“计划不够完美”、“目标不够清晰”;但即使你给他一个十全十美的计划,他们还是会迷茫。

为什么?

原因可能就在自己的“习惯模式”里面——他们内心深处可能认为“吃完饭就应该刷刷手机、追追剧”,认为这才是生活;而每天苦逼的看书,能收获什么呢?

这个想法,其实是根植在内心深处的,并不会说出来,甚至有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觉察到。

就像《非暴力沟通》里面提到的:孩子做错了事,你就冲他发脾气;你之所以生气,未必完全是孩子做错了事,而是你感受到一种“冒犯”——明明我跟你说过了,你还是不肯听我的话,说明你不尊重我,所以我很生气!


要改变这个习惯模式,首先就要觉察到它的存在。

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有什么样的习惯模式?这些,需要我们一步步去澄清,去了解,以及去接纳自己。

尤其是我刚刚列出的第九条“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个习惯模式很危险,它会让我们把所有的错误(包括外部的)都包揽到自己身上,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后也不再去深究原因,结果一错再错,不断强化“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个习惯,最后……

你们听过墨菲定律嘛?你越担心自己会失败、那就越可能会失败。

最后,你会向全世界证明,你是一个失败者。


所以,让我们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开始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335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9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766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1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42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6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1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7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93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11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7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62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93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9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64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阳春三月季 柳抽新芽时 年少时光里 又是一个十字路口 左望,右望 看不清的只有远方 又是一个十字路口 北方,南方 ...
    阿正扯谈阅读 251评论 0 1
  • 2015.10.30 21:03 很久很久以前,我看了小王子的书。一直以为,小王子的玫瑰花大概是最美好的了。可是,...
    鱼丸丸999阅读 495评论 0 0
  • 在这里,希望喜欢它的人一起每日感悟人生哲理,为你的生活多一点改变。 1、本事不大,脾气就不要太大,能力不大,欲望就...
    林窗鲸落阅读 229评论 0 0
  • 有些物件对感恩者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物件,而是爱的延续。 情感满足的不仅是生活,还有心灵。当你在意的物件被掠夺,诋毁...
    姱容修态阅读 268评论 0 3
  • 午夜的街头,华灯闪烁。整个城市,充满了灯红酒绿的气息。 出来喝一杯,老地方。 电话那头,你说。慵懒,糯糯。 柔黄的...
    纤子墨阅读 819评论 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