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 ---《认知天性》
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1.小心大脑中的“系统一”
在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的过程中,大脑的确会做出一些干扰,比如我们上文中提到过的“元认知”。除此之外,也不要忽略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系统一(本书称为机制一)”。系统二是有意识的,参与逻辑和理性的分析;而系统一是无意识的、直觉式的,而且是瞬发式的,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评估形势。
所以系统一的错觉可以迅速瓦解人们在训练中付出的努力以及已获得的专业经验,这也就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必须要有一套训练有素的系统二,要强化自己有意识地分析与推理,时刻关注“仪表盘”。
2.学习时要避免“记忆扭曲”
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暗示以及来自其他事件的干扰,都可以歪曲我们的记忆。
这种“记忆扭曲”是我们在学习中必须要警惕的问题。它也在给我们提醒,学习不能随心所欲,我们需要得到科学的指导,建立正确的体系。
3.用实践和测验评估自己
大脑中的系统一与元认知会干扰我们对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所以评估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和测验。测验(考试)就是最好的自我检索方式。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有经验的人一同工作,和专长互补的人组成团队,这些都可以帮你校准自己对已知与未知的感觉。
日常练习要尽量模拟真实环境。
4.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
的确是形成自己心智模型时的“加分项”。我们曾在影视剧中看到过“记忆宫殿”的情节,这其实是一个把知识点在脑海中可视化的手段,可以用来组织并记忆大量资料。
另外,编出一个口诀(例如九九乘法表),根据单词的韵脚找到规律来帮助记忆,或者把需要记忆的内容以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等等。找到自己的记忆诀窍对日后的检索有非常大的帮助。
5.智商与智商测试
目前科学的智商分类有三种:
1)分析型。它指读书、学习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
2)创新型。它掌管一个人的创新及创造能力;
3)实践型。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动手能力。
我们无需太紧张智商检测结果还有另一个原因,智商是会变的。因此动态检测优于静态检测(只给出一个智商的固定值)。
-----通过认真分析建造自己的心智模型,要注意系统一的影响力,训练好自己系统二,加强化分析和推理能力。多和有经验的人工作和学习,校准自己的知与不知的感觉方向,而且多加练习一下。另外要建立自己记忆技巧,为学到知识形成自身的规律,方便以后自己检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