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本书买了有一年多,买的时候没有觉得自己很需要这种类型的书籍,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当时有几个朋友极力推荐,然后书很难买,到的时候带来了一丝丝的期待,结果开篇讲基础阅读,而且基本是纯论述型的,看了一章就搁置了。
最近重新开始读,是因为买了几本投资类型的书,学校里面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读起来很不顺利。想着这本书或许可以给我一些有用的建议。虽然不指望看了投资的书会投资,至少怀着对名作的热忱买回来的,还是要好好拜读一下的。所以就耐着性子再次翻开了这本书。
看到现在一直处于自我打脸状态,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才发现自己对于阅读的事情近乎一无所知。虽然还没有啃完(真的好难啃,属于要我正襟危坐才能好好读进去的书),今天还是想就书中精彩的阅读观点做分享。
做一个主动阅读的读者——这并不是说主动拿起一本书去看,而是要成为一个与书籍和作者互动的读者。
通常我自己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希望书籍能带给我启发,希望借由作者的视角多了解一些事情。这种想法其实是被动的希望阅读能给我带来什么。一个好的读者,或者说一次好的阅读体验,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阅读中来,不是简单的眼看,然后有感慨的地方畅怀几分钟,有的激荡进心灵。这样当然很自在和放松,不过往往把阅读流于形式,一种让文字带走时间的形式。这本书所提到的主动阅读需要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先检视一本书,透视它的框架,分析主旨和重点,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听起来很像无聊的理科逻辑思维来进行缜密的阅读吧,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开始为搁置本书的原因)。这是在要求读者对书籍和作者做更深入的思考,读者一旦尝试养成这种阅读习惯,将受益匪浅。
从这开始我在正事自己的阅读习惯,准备改一改以前过于随性阅读的习惯。
阅读方式需要根据书籍类型来调整
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买了一本书,拿来看就好了,我买的时候其实大概知道这是一本历史书籍还是一本哲学书籍。看完本书这个观点,我翻了一下我的书柜,发现我很喜欢看历史类,哲学和现实主义方面的小说,其他类型的书籍涉猎很少。最近由于工作的需要在看沟通、管理方面的书籍,这些属于实用型的书,但发现我还是不怎么喜欢。现在我开始反思是自己没有选对阅读方法。(开始忏悔买了好几年都没怎么翻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和差点错过的这本书)
没有用对阅读方法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总是只会按自己的阅读偏好选择书籍类型,没办法拓宽阅读广度。
书籍的分享就先到这里。
希望等我完整啃完能再有好的想法分享。
最后我还想发点感慨,作为收尾呼应~
以前在学校图书馆阅读的时候,只有读实用型的书籍我才会用笔记本做做阅读笔记,或者是碰到特别喜欢的句子记下来。现在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了,这本书让我不停的反思毕业后的阅读习惯。就算在个人爱好方面,也要做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