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CNY),包括归母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还有很多其他的财务指标。简单学习一下,看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1、归母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反映了企业在扣除所有费用(包括所得税)后的最终盈利情况,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主要指标。净利润的多寡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归母净利润,全称为,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的有关规定,"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反映在企业合并净利润中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者)所有的那部分净利润。
净利润=营业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营业外收支-应缴所得税
归母净利润=扣除内部交易后的母公司净利润+子公司盈利中属于母公司的数额
假如,母公司为A,持有60%股份子公司B。假设 A、B两个公司分别盈利1000万,500万。那么在母公司A合并报表中的净利润就是A公司利润+B公司利润共计1500万,,此时母公司A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是的计算则是:母公司A利润*100%+子公司B利润*60%=1300万。此时归母净利润和净利润就有1500万-1300万=200万的差别。这200万的利润是属于B公司那40%少数股东的。
2、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Operating revenue) 是从事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指在一定时期内,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如商业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饮食业的饮食品销售收入、服务业的服务收入等。对不属于企业主营业务范围的兼营业务的收入,作为附营业务收入处理。
3、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和净利润的含义不同(会计上相对比较复杂,不过作为投资指标来看,只需要把握宏观上的大小就行)。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服务以及无形资产和不动产等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利润,其内容主要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扣除期间费用等后的余额,营业利润并没有扣除所得税费用的影响,营业利润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主要核算盘盈利得、罚款收入、违约金收入等其他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营业外支出主要核算资产报废净损失,盘亏损失,支付的罚款、滞纳金、违约金等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
净利润,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余额,其中利润总额既包括营业利润,也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投资收益(-损失)+资产处置收益(-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损失)+其他收益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
营业利润大于净利润,净利润反映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但是需要注意净利润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出来的税后利润,并不等同于企业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量表是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越接近净利润,则说明净利润的质量越高。
4、其他指标(有点多,关注重点即可)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收集与整理,感谢作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