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是唐朝诗人李贺的诗。诗里面的凌烟阁,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长安建造的高阁,里面悬挂了大画家阎立本绘制、李世民亲自提赞的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所以,在凌烟阁画像,是古代男人建立最高功勋的象征。其实,绘制功臣肖像专馆陈列以资怀念,李世民并非首创。早在东汉时期,汉明帝刘庄就在首都洛阳南宫的云台阁,请人绘制了与父亲刘秀一起重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位功臣的肖像,号为“云台二十八将”。《后汉书》作者范晔评价说,这二十八位功臣,“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云台二十八将”里,列第24位的是我们老任家人,他叫任光。任光何许人也?凭着什么功劳而位列云台?今天,任家小白就为各位慢慢道来。
一、重冠服风骨凛然
任光字伯卿,南阳郡宛城人。宛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南阳市。在汉朝,这南阳可不简单。它是当时的五都之一。光武帝刘秀平定天下后,还把老家南阳封为南都,尊为“帝乡”。后来,东汉文学家张衡还专门写了一篇《南都赋》,极力描绘南阳的繁华富庶。所以,任光是一个妥妥的大都市人。
任光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为人十分忠厚,受到乡邻们的喜爱。长大后,他进入公务员序列,最开始担任的职务是“乡啬(sè)夫”,这是一个最基层的小官,主管乡里的税赋收缴、徭役安排等工作,同时还要负责乡民的诉讼等事宜。后来,他升职了,到郡县做了一个小官吏。本来,按照这种逻辑,任光在郡县里面慢慢熬资历,可能一辈子沉于下僚,也可能会升到一个不错的职务,衣食无忧。岂知风云际会,让任光有了自己也想不到的履历。
话要从王莽说起。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由于其父兄早逝,王政君很关爱这个侄儿。而且,王莽为人谦和,好学上进,对母亲和嫂嫂都非常孝顺,对叔叔姑姑们也侍奉得十分到位,在当时就是一位道德楷模,被时人赞许有加。后来,在王政君这位长寿皇后的庇荫下,王莽的官职如火箭般蹿升,后来做到大司马,是当时的三公之一,还被封为安汉公。“公”是古代爵位中最高的等级了,再上面就是“王”了。大汉王朝要靠他来“安”,荣耀自然是无以复加了。多年来,他勤勤恳恳,公而忘私,清廉节俭,礼贤下士,在朝廷上下广泛推恩,加赏功臣后代,抚恤鳏寡孤独……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朝野上下对他一片称颂声,都把他称为周公再世。朝廷自然也要继续对他加官进爵,赐予他象征至高无上礼遇的九锡之命。
汉平帝病死后,王莽立了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帝,自己则称为“假皇帝”摄理朝政。结果没过几年,王莽就逼迫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的所谓“禅让”,自己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这一年是公元9年。
这就是历史上的“王莽篡汉”。直到这时,全国人民这才看清楚了,王莽是大汉朝最成功的影帝,他如此卖力地演出,就是为了窃取大汉的最高权力,为了自己能过过皇帝的瘾儿。成功称帝后,他又推出了一系列并不具备条件的改革措施,还通过严刑峻法来管制全国,强制推进改革,弄得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加之连年天灾,人民水深火热,终于引发了西汉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绿林军在南方闹腾,赤眉军在北方驰骋。各地刘氏皇族的后人也纷纷起来反抗王莽的统治,天下从此大乱。
这就是任光所处的那个大时代。当时,南阳郡的刘家皇室后裔刘縯、刘秀兄弟看到天下大乱,各地义兵蜂起,觉得正是消灭王莽的时机。他们也想趁此机会来恢复老刘家的天下。于是,他们聚集了一帮豪杰,在南阳的舂陵发动起义,号称舂陵军。由于自己的兵力不足,他们便与当地的绿林军结盟,在南阳地区与新朝的军队作战。在刘縯兄弟的指挥下,绿林军和舂陵军联合作战,打败了新朝在南阳地区的精锐之师,并占据了不少城池。
随着绿林军和舂陵军的节节胜利,他们需要建立起统一的领导,以利于号令天下义军,避免被王莽的新朝军队各个击破。本来,刘縯是最好的人选,但刘縯能力太强,原来绿林军的那些造反头子有些忌惮他,所以他们另外找了一位刘氏皇族后裔——刘玄。他们看中的是他的懦弱,这样才方便控制。于是,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在绿林军拥戴下,刘玄在南阳的淯水之滨即皇帝位,年号为更始(历史上也称其为玄汉)。刘縯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好明确反对,只好吃下这个哑巴亏。
但是,仗还得打下去。刘縯被更始帝任命为大司徒,带领大军直指南阳郡首府宛城。在宛城外围,他们又消灭了一支新朝的增援部队,随即把宛城团团围住。当时,宛城守将名叫岑彭,是一位非常厉害的战将,后来归降刘秀,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固守坚城,刘縯攻打了几个月也没有拿下来。任光当时就在岑彭手下干活,尽心尽力地守城。后来,宛城弹尽粮绝,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情况,岑彭知道守不下去了,只好出城投降。
刘縯拿下宛城后,刘玄把宛城确定为玄汉的临时都城。
以绿林军为主的玄汉军,平时在乡下打家劫舍惯了,进了宛城这样的大都市,对这里的金钱美女自然是分外眼红,于是,街上发生了很多奸淫掳掠的事情,刘縯也无法制止。任光看在眼里,对这些乡下来的义军自然没什么好感。这一天,任光穿戴整齐,等着这些掳掠的义军的到来。他之所以穿得如此光鲜隆重,是因为他的读书人身份。读书人可是圣人的门徒,头可断,血可流,名节不可丢,冠服不可乱!当年,孔老夫子的弟子子路就是这么干的,他宁可被人杀死,也要整理好散乱的头发,戴好帽子,还说:“君子死,冠不免。”然后从容就死。任光自然也是抱着为名节从容赴死的信念的。
果然,一帮在街头抢劫的军人看到了任光。一看任光穿着如此光鲜,为首的那伙计对这身衣服有了兴趣,想据为己有。他们围住了任光,为首的说:“哎,说你呢,穿着这么华丽,肯定不是什么好官!赶快把你这身衣服脱下来,饶你一命!”任光可不是吓大的,他心里正想着“君子死,冠不免”呢!要杀要剐只能随你们,但要我自己除掉冠服,休想!
可是,这帮丘八们哪里会善罢甘休!他们推搡着任光,要把他的衣帽脱下来。任光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声抗议。可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任光的抗议反而惹恼了这几个军人,为首的对任光威协道:“吵什么吵!军爷就要你这身冠服,也没把你怎么样。再不脱,小心你的脑袋!”
就在几个军人准备动粗的时候,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军官经过这里,听到争吵声,便停了下来。
来者何人?此人便是更始帝刘玄的堂弟、时任光禄勋的刘赐。刘赐虽然跟刘玄是堂兄弟,却是一个非常有主意的人,当年为了给自己的哥哥报仇,就敢手刃仇敌,然后亡命江湖,后来又跟着刘縯兄弟,举起反抗王莽的义旗,成为刘縯的一位重要将领。刘赐看任光这人相貌堂堂,被这么多当兵的围着威胁着也不卑不亢,说话有理有节,没有一丝畏惧情绪,保持着一个儒者应有的风度,觉得这人定非泛泛之辈。于是,他喝退了这帮军人,把任光救了下来。
刘赐对任光有救命之恩,还对他倾心相交,任光十分感激。从刘赐身上,他打消了对义军的偏见,带领族人全部加入了刘赐的部队。在刘赐的推荐下,更始帝任命任光为安集掾(yuàn)。这是一个专门来安抚、召集那些还没有归顺的军民的职位,就是要利用任光的名望,来安抚城中还在抵抗的那些军民,让他们归顺义军。
接下来,小白将为您讲述:
刘秀昆阳大战歼灭王莽主力,
任光信都坚守以待刘秀归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