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教授这节课我都以学生通过想象去判断平面图能否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然后让学生去识记能折成正方体的多种类型。
我今年感觉以前的教法更多是为了让学生死记折成正方体的类型,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我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到:(1)学生由平面展开图到折叠,再有折叠到平面展开图中寻找相对的面。(2)重视学生的测量。测出相关数据能分别求出各个面的面积,求出折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课本后面附了9幅平面图,给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剪下这9幅图,并折叠,能拼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吗?2.在能折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平面图上标注“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3.你需要测哪些数据解决问题?4.利用测得的数据求各个面的面积和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我本以为在第一课时都已经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过,这节课应该不成问题,结果两节课才完成了任务量的80%,学生的接受量应该也不理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小组合作的意识差,组长分工不太合理。
2.学生的动手能力,测量能力确实较差。
3.图形偏多,全剪下来进行折叠,9幅图,6幅图都需要测数据,还要进行计算,确实任务量大。
改进措施:
1.引导组长学会合理分工,加强学生的合作。
2.在设置学习任务时,把3,4问题改成让学生任选一个能折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图形进行数据测量,并求各个面的面积和棱长总和。
3.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自己把话语权再放一放,让给学生,学着压一压急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