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神学的存在主义者,如克尔凯郭尔和马塞尔,另一类是形上学的存在主义,如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其次是文学的存在主义者,以萨特和加缪作代表。王尚义在《永恒的超越者——雅斯贝尔斯》的开头就如此提出。然后他说不能用这种分类来定义雅斯贝尔斯。因为他的思想是多方面的,几乎与各家学说有相通之处,但又似乎游离在各家之外。这使得雅斯贝尔斯具有“不定性”,这种“不定性”正表明在处理对象性知识的态度上,他是一个永恒的超越者,这种超越的努力使他把一切可能和一切路都展示出来,因而可以说存在主义到了雅斯贝尔斯才有了更完整的发展。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男,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百度)
王尚义在文章中,从三个方面来讲雅斯贝尔斯作为存在主义的“完满发展”。从“可信存有”的起点,到“两面世界的遭遇”,直至“超越的真理飞行”,总结出存在主义自克洋凯郭尔开始,到雅斯贝尔斯,最后返于理性,作者认为西方人在抢救自身的危机上,依然矛盾重重。他希望仍健在的八十高龄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能够去努力探索如何在理性与感性间,在个人与集体间,在神与人之间找得一个平衡。当然,作者不知道雅斯贝尔斯最终有没有担起这个责任。因为作者在文章写完不久后离世,而雅斯贝尔斯也在六年后逝世了。
《钱乎?命乎?——一位实习医师谈红包问题》:一篇小短文,写自己在台大医院实习时,所见到的医生收红包的现象进行分析。从病人和医生两个角度,分析送红包和收红包的理由,当然在医院里,公然要红包的情况没有发现,但红包猖獗现象要终结,不是患者不送医生不收这么简单。
《超人的悲剧——悼一位朋友的死》是最后一篇,纪念一位投海自尽的朋友,这个研究尼采的著作,深受超人思想的影响,最后用投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自己却陷入深深地回忆与难过之中。我想,这是因为他由朋友之死想到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