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鸟都能飞起来的人,却失去了自己的翅膀。
——《依然热爱生活》
一
今天看书,看了个十分现实的故事。以给人画像为生的画家逐渐被照相馆所取缔,无奈之下只能改行去当木匠,做椅子卖椅子。他的徒弟不理解,为什么师傅画的鸟可以以假乱真,却不再画画而且卖椅子,直到他长大了,大学毕业为了养家糊口去做墙绘,虽然看似还在从事相关工作,但是却很久没有再动笔画画了,画那些自己想画的东西。
二
这可能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所说的,人只有满足了生理需求(吃和穿)之后,才能去追求精神需求,当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又有什么资本谈理想呢,尤其是艺术类学生会更难找工作。艺术类院校每年的毕业生中去干专业相关的学生寥寥无几,能坚持热爱的更是少之又少。我是一名播音生,我们班上一名同学在学校的时候就一直在创新班,主持过各种晚会节目,各种奖项也是拿了许多,可是毕业以后去当了一名网红,天天直播带货卖土鸡。还有一个同学,在学校同样是创新班的,在校期间甚至被老师介绍去过地方电视台,还是在校期间就在电视台中播过新闻,可是至今没能找到工作。
三
我也是一名艺术生,一名播音生,虽然身边学这个专业不乏是为了高考可以以更低的分数考取大学的,但是我最开始学播音是为了当一名电台主播。2006年,是我第一次接触播音,那时候在我家的小县城都还未开设过播音的培训班,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带我和别人一起去南昌的少年宫学习,那时候我每次去都晕车,但还是坚持了一年。课程结束的时候还参加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朗诵比赛,我还记得我朗诵的是寓言故事《鼹鼠的胡子》,比赛前我无比的紧张,但还是得了个鼓励奖,播音也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后面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再去上课了,但是我爱一遍遍的朗读课文,当初我最爱的就是朱自清的《春》,还买了许多散文和诗集朗诵,期间每次学校的朗诵比赛我都榜上有名。直到初中一次县里比赛,由于面对摄像机紧张到忘词,和一等奖失之交臂,我便开始害怕朗诵,害怕上台演讲,也将播音慢慢埋藏起来。
四
高中的时候要上晚自习,每次下课回家的时候,我会打开车载广播,躺在后座上,静静听着主持人娓娓道来,一天学习的疲惫也慢慢烟消云散,我时常在后座上想,我以后要是当一名电台主播,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治愈许多疲惫的心灵。高二的时候,艺考班去班上招生,重新唤醒我对播音的热爱,我不顾爸爸的反对,选择了艺考,进入了艺考班,但是艺考之路根本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那时候我很瘦,只有六七十斤,气息差的要命,天天早上在水盆里闭气练气息,然后练口部操和练声,在班上同学都在玩的时候练普通话,但是依旧前后鼻音部分,黄王不分,我努力的练呀,任凭同学们玩,就不和他们一道,可是依旧每次考试在中间,而那些天天玩的同学都位列前几名,那时候我明白了有时候天赋真的大于努力。不过还好,还是考上了大学,但是上了大学,我才明白了小时的课文,山的那边还是山,铁青着脸。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有的同学不用练,就自带胸腔共鸣,一说话桌子都在颤抖,北方人的普通话就要比南方人标准许多,而我依旧是高不成低不就,不是最差的但也绝不可能成为那个最好的。我放弃了当个主持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即使毕业后去电视台实习有留下的机会,我也还是放弃了,选择了已经考上的国企。
五
相比于那些有天赋但是生活拮据而放弃梦想的人我还是要幸运很多,虽然也不是什么富贵家庭,但一直也都有父母的资金支持,可以随心所欲的去选择我想要做的事情,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逐渐成为了权衡利弊的大人,在电视台随时可能被解散的栏目和稳定的生活中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可能成年人的世界里就是面对喜欢的东西,也会权衡利弊之后再选择放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