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与下马看花
“登高峰,俯瞰群山”,是说在讲课的内容上要抓关键,抓精华,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高屋建瓴”,举一反三。“走马观花与下马看花”,则是指的在教学进度上要按照实际需要办事,不要平均主义。
在一门课程中,总有些地方是比较重要的带有关节性的,有些地方是比较次要的。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也总是有些地方比较费解,有些地方比较易懂的。因此,在教学进度上,不要千篇一律,平均使用力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关节性的地方、学生费解的地方,多讲,从各个方面加以论述,即是说,要“下马看花”;在此要的地方、学生易懂的地方则可以讲的稍快一些,即是说可以“走马观花”。该“下马看花”的地方没有“下马”,学生学的不深,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以“走马观花”的地方老是“下马”,徒然浪费时间,也会影响教学的进度,使学生感到厌烦。宇宙万物万物的发展,在速度上都不是分配的那么平均的,有时是渐进的量变(在学习上表现为循序渐进和日积月累),有时是飞跃的质的突变(在学习上表现为豁然贯通)。人的认识过程,也是这样。教学的过程和进度必须遵从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的规律,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没有终点,老是机械地按照一个速度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