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春秋142:三色堇| 从“爱情魔药”到“萌萌哒”

2001年春,我在保定市竞秀公园看到一种新栽的花草,植株较短,开黄色的花,5片花瓣,上边2片,中间两片,下边一片。中间两片上有紫斑,像两只眼睛,下边一片也有紫斑,像眼睛下边的脸。看上去像在对游客作“鬼脸”。风一吹它翩翩舞动,又像蝴蝶。

后来,经常在公园中看到它。再后来,在一些单位或小区门口的节日花坛也能看到它,我也就知道,它是一种普通的花。经打听得知它的名字叫“三色堇”。

植物智说,三色堇(拉丁学名: Viola tricolor L.)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俗名有猴面花、鬼脸花、猫儿脸等。

《中国植物志》收载本植物时提到,“三色堇”之名出自《种子植物名称》,“三色堇菜”之名出自《中国植物图鉴》,另有阿拉叶-尼勒-其其格(蒙名)、蝴蝶花等别名。为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期4-7月。原产欧洲。

关于三色堇引入中国的时间,2012出版的《中国外来植物》记载:“中国引入三色堇的栽培历史可分两个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初从英国、美国引入,到20世纪60年代品种严重退化,花变小,花色杂,观赏价值差。直到80年代又从欧美引入新品种。”

经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保存有王庆瑞于1910年5月1日在河北省采集的有花有果的栽培三色堇标本,由此看来,三色堇引入中国的时间显然早于文献记载的20世纪20年代。

关于名称由来,因其“每花三色”,又与中国原产堇菜同属,故名“三色堇”。1937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图鉴》收载 Viola tricolor时,中文正名为“三色堇菜”,别名为“遊蝶花”。1954年出版的《种子植物名称》收载 Viola tricolor时,将“三色堇菜”简写为“三色堇”。

三色堇的其它俗名,蝴蝶花、鬼脸花、猴面花、猫儿脸等都源于花的形状。色彩鲜艳的三色堇,在风中舞动如蝶,故有“遊蝶花”、“蝴蝶花”等俗名。三色堇花下边3瓣上的斑点,看似鬼脸、猴脸、猫脸。故有“鬼脸花”、“猴面花”、“猫儿脸”等俗名。

在欧洲及受欧洲文化影响的地区,三色堇还有一个“爱懒花”(love-in-idleness)的别名,此名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仲夏夜之梦》密切相关。在《仲夏夜之梦》中,三色堇的汁液具有神奇的魔力:“它的汁液如果滴在睡着的人的眼皮上,无论男女,醒来一眼看见什么生物,都会发疯似的对它恋爱。”剧中,由于三色堇的魔力,引出了一个曲折有趣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它也因此被称为“爱情魔药”。

不过三色堇到了中国,却没有演化出什么新“魔力”,反而因为长着一张卡通化的“花皮脸”,成为到孩子们的“萌萌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