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道:对他人的看法负责
修心道: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小时候,家长把自己和别人比,无形且悄无声息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为自己画地为牢,这个牢房就是别人的看法,这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循环中,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好可怕啊。本质上我们太渴望四个字了,就是它让世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时间段里,坠进这个泥沼而不自知。哪四个字啊?很多人迫不及待想知道了,哈哈哈,那就是“身份认同”。
长大后,似乎已经渗透到一种潜意识里,我们本能甚至不再质疑这是不是对的?这真的好吗?当外界有一个声音和自己不同的时候,内心的气量就弱很多,因为小我让我们只看到恐惧,担心,害怕,怀疑甚至傲慢,不屑,激荡起我们的情绪,被小我支配和影响。而小我就是那个从那个无限全部的我,开始进入到一个有限的局部的我。这个就类比下:那个无限全部的我=一片海洋,那个有限的局部的我=这片海洋的一多浪花而已,所以我们每个人真正的自己都≠我们的“身份认同”。
嘴巴动一动就指向别人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怨天怨地,背后是因为自己没有去思考过,去拎得清。我是因为喜欢看自我探索的心灵书籍。顿悟的那天,似乎找到了阀门,我可以逃出这个牢房的钥匙,因为自己想不清楚,想不明白是不能够发自内心采取行动的。
那这个钥匙就是观察者,它向摄像机一样反馈给我真实,它需要具备一个特质就是“觉察”。因为当我们看不见自己的时候,就特别希望别人看见自己。这个时候脆弱的自己会让小我更嘚瑟,就像身边有一个人说,是啊,你看天下哪有婆婆好的啊,而不是去帮助你看到婆婆行为背后的逻辑,可能是婆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可能是婆婆对你的爱,只是她的语气可能不好。想想我们对孩子不也经常这样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都爱孩子,但是表达的方式不同,那孩子也从此记恨你?所以如果你的头脑一直活在过去受害者故事里,一直把我们带向担忧和焦虑的时候,我们是不可能多待发生自己生命当下的事情有正确的认识和解读的。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不主动去更新升级,真的,会让自己压力很大,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怎么变就是那个样子,就形成了思维的卡点,固化,从此越来越觉得我就的命就是这个样子了,从而产生很多负面的心理,自己被自己思想去囚禁而不自知,这都是因为自己不能觉察升级自己的认知能力,所以就被控制,但那个本自具足的自己被你忽略了而已。
想拿到这个“牢房”需要自己沉下来,内求,不断的成长,让自己的“觉察能力”被自己看见并善用起来,那对于我体验和练习的对自己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是: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普通人每天会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有的你还没有感知到就没有了。
这张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
打地鼠游戏有没有玩过的?
打地鼠的画面
那在游戏中,我们把头脑里的念头想象成地鼠,念头大的叫肥硕的地鼠,念头小的就称为小地鼠。
这个游戏可以帮助我们训练自己,主动觉察自己,变的越来越有意识,所有与行为背后每一面的升级落下,非常清晰。
来,我们根据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例子来试试,练习一下:当自己辛辛苦苦做好饭菜,老公回到家,说了一句“这阵子的菜做得有点咸啊”你会怎么反应?开始火冒三丈,给你做就不错了。你选择去解读老公对你做饭菜是挑剔的,那你就自我受伤害。
换种方式:当自己想火冒三丈的念头出现的时候,就对它说,啊哈,我看见你了。是的,我看见你了。
当我们的念头冒出来的时候,比如说当你开始评判自己或评判对方的时候,看见了这个念头,你只需要对这个念头说:“是的,我看见你了”“是的,我看见你了”,
无论同样的一个念头出来多少次,你只需要做这个动作。那个念头就像地鼠一样冒出来,咚,他就冒出来,然后你就告诉它,嗨,地鼠,我看见你了,我们的大脑每天有很多念头,甚至很多我们都来不及看见,这就够了。
但大家持续练习一个阶段,你就会到第二个阶段,那个念头就像慢动作在你的心里起起落落,我们看看自己一天能打多少只地鼠,不管是肥硕的“地鼠”还是瘦小的“地鼠”,持续的去有意识的看见自己。
到了第三个阶段,你会跟你的念头去互动,跟你的念头对话,不知不觉你会发现念头比你慢,你就看到一只地鼠慢吞吞的起来,你连锤子都不想砸了,就是我看见你了,你走吧。因为我已经不想跟这个念头回应了,我不想回应这个评判别人的那个念头,我不需要回应你了,我看见你了,但不会无意识的回应这个念头,不会被这个念头带到那个怼来怼去的争个你输我赢的局面中,你只需要看见,在那一秒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当你看见那一秒你就变回有意识。当你在那一秒有意识的时候,你就有了觉察。如此反复。
慢慢的练习一个阶段过去,我们会发现生命里,我们能决定的永远是当下,就像电视剧一样,上一集怎么啦,我们永远不能回去,思维最大的创造性在于它永远有能力让已经发生的事情对你只带正面应吸纳过,让一体两面服务于我们,这就是觉知的生活,焦点全在于自己怎么想,所以当我们对发生在我们生命里的事情负起100%的责任的时候,就是观内心,向内求,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智慧,那外界发生的只不过像我们前行目的地的路上,碰到的一些人而已,只是有的你会停下来聊聊,有的你微笑下,有的从你身边走过你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