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第一天,在书店又把《城南旧事》看了一遍。
第一次看还是初中,再次翻开已是十年之后,在另一个城市,一个我才来,不到一年的地方。书中的故事已经显得有些陌生了,只剩几个词语在隐隐约约间牵扯我深处的记忆,比如:惠安馆、疯子、大雨天坐车上学……恰好是书中的一头一尾,中间太多细节都忘了。
初中那年貌似是语文老师推荐,所以买了来看,但我想,那年第一次读此书时,对很多内容的理解都是懵懵懂懂的,所以印象才会如此之浅。
今天再次读来,深刻体会到字里行间满满的感动。从本书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有深深地感触。
开篇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返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最后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自从毕业来了现在这座城市,我很少有时间静下来写写日记啥的,工作太忙、心很累等因素,也许这些都是借口吧。真正的原因一直不敢探索,害怕是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消极麻木的生活方式。
这一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有一些亲人、同学、朋友来找我玩儿。所以也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一些足迹,多是城市里外地游客必去的景点、必吃的美食等。他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循环反复,可是终有那么一刻,最后又是我一个人待在这里继续生活。
晚上,在送走姐姐回家的路上,想着刚刚在书店看的《城南旧事》,突然感触很深。姐姐是28号晚上来的,我去机场接的她,然后我们一起坐地铁回来。下了地铁距离我现在住的地方还有10分钟的路程,我们两人一起过天桥、然后沿着街边的人行道一直走,上坡又下坡,经过银行、营业厅、便利店、小区、超市、水果店、理发店、夜市……最后才到家。五一节这三天,我们白天在外面到处玩儿,晚上坐地铁回家,相同的路线,两个人一起,走了三天。
就在之前,我们在地铁上分别,我一个人出了地铁站,走路回家,和前几天一样的线路,唯一不同的是,这次我一个人。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不一样,就是又回到了她没来之前的状态,我一个人走这条路。
可还是止不住的悲伤,想到书里最后说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又想到现在的我,离开熟悉的家乡,去了别的城市生活、奋斗,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已经长大了。前二十年的时间有我最爱的家人、朋友、同学、老师陪着,现在我得自己赶路了。
虽然,我也是多么的怀恋童年住在家乡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但是这一切现在都不在我身边。所以,我就默默告诉自己,写下对他们的思念,让过去的一切,都永远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