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影响力》,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
以前没有听过这本书,现在读了一部分觉得自己太孤陋寡闻。
5年前吧,不大喜欢读外国人写的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书,觉得咱们中国人思考事情的逻辑,未必和外国人一致;外国人研究出来的那一套,在咱们中国社会,未必适用。后来,越读越觉得人性相通,越读越觉得自己幼稚,幼稚到好笑。
就《影响力》这本书来说,和《说服》的内容是相仿的。说的都是这么一个事实:人的有些行为,很不理性,经不起分析,事后回想的话,当事人自己都会觉得不理解。但是是很难改变,是基于天性的条件反射。
雌火鸡是好妈妈,花很多时间照顾好小火鸡,但她辨识小火鸡是靠小火鸡的叽叽声。如果小火鸡不发出叽叽声,火鸡妈妈就根本不理孩子,甚至会误杀鸡宝宝。如果在玩具臭鼬的内部装上录音机,发出叽叽声,那么火鸡妈妈会把玩具臭鼬当做鸡宝宝一样,悉心照顾。
而臭鼬,是火鸡的天敌。
火鸡的母爱,只依赖于叽叽声。看起来火鸡妈妈很傻。
可是作者做了很多实验,结论是:人和火鸡妈妈一样,很多行为,是基于天性的条件反射。某种程度上,那些场景下,人的意志自由是暂时失效的。
或者直接说吧,那些场景下,人是不自由的,是被操纵的,是可以被利用的。
例子1:插队复印。如果不说原因,那么被插队人同意的比例是60%;如果用了“因为”这个词,那同意的比例是94%;哪怕理由很不像理由,比如“不好意思,我能先用复印机么?因为我必须印点儿东西”,同意的比例也会是93%。
例子2:如果孩子向妈妈要买饼干,成功率不是很高。如果孩子先提要求买匹马,被拒绝以后,再提买饼干,则非常容易被同意。
例子3:超市里,很多免费试吃的临时点,会让很多本来不会购买的顾客,临时起意,增加购买。
这样的例子,书里举了40几个,都是人生套路啊。
读这本书,不是为了怎么躲开这些套路,而是要能更好地出卖自己的观点。嗯,我用了“出卖”这个词,意思是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
我觉得吧,人的能力里,最强大的就是让别人接受观点的能力。
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