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在晚唐时期,诗坛上涌现出了一位才情横溢、却命运多舛的诗人——李商隐。他的诗歌以构思新颖、风格华丽著称,但同时也因为其作品过于隐晦难懂而让后人颇感头疼。
幽居冬暮
李商隐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倏云暮,颓年寖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鹜(wù):鸭子。
寖(jìn):渐渐。
倏(shū):迅速。
“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孤寂的郊外景象,暗喻了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孤独与落寞。
这里的“羽翼”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政治抱负或支持他的力量,“摧残”则形象地表现了这种力量被破坏殆尽的状态。而“郊园寂寞时”一句,通过描绘荒凉孤寂的郊外花园景象,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寂感,使得整句话充满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种环境的萧索与诗人心情的落寞形成了内外呼应,增强了诗句的情感表达力。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深化了前一句的情感。清晨的公鸡被树上的积雪惊动,发出叫声;而寒冷中的野鸭却依然守着冰冻的池塘。这里的“晓鸡”和“寒鹜”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是惊醒后的反应,一种是固守原地的坚持。
“晓鸡”的啼叫打破了雪后树木的宁静,象征着即使在冰冷严峻的环境中,生命的力量仍试图突破束缚,展现出一丝不屈的生机。“寒鹜”,即寒冷中的鸭,坚守结冰池塘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与忍耐的主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状的无奈接受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急景倏云暮,颓年寖已衰。”这里诗人用时间的流逝来形容自己的衰老和时光的短暂。“倏云暮”形容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傍晚;而“寖已衰”则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身体也逐渐衰老。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在这匆匆岁月中,诗人感到自己年华老去,事业未竟的紧迫感,其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悲凉与不甘。
最后两句“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则是整首诗情感的高潮。
“匡国分”指的是辅助国家治理天下的大业,而“夙心期”则是诗人早年立下的宏伟志愿。
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政治理想提出了反思和疑问:为何想要挽救国家命运、实现个人理想的愿望,总是难以如愿以偿?现实是残酷的,诗人发现自己无法实现这些理想,因此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无奈,及对现实的不满与失望。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时代。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吏之家,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屡遭挫折,一生未能得志。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李商隐的诗作以深情厚意、意境深远而著称。这首《幽居冬暮》应该是在李商隐罢盐铁推官后,返回郑州闲居时所作。当时的诗人感慨自己一生失意,晚年困顿,再也无力实现平生夙愿。因此,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深沉、悲切的情感,感伤情调充满了整个诗篇。
首句中以“羽翼摧残”象征诗人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才华与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郊园寂寞”则反映了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孤寂生活状态。之后通过“晓鸡”、“寒鹜”的形象,描绘出一幅寒冷、萧条的冬日景象,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而在“急景倏云暮,颓年寖已衰”中,诗人表达了时光飞逝,自己年老体衰的悲凉之感。末句“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则是对自身未能实现早年理想抱负的深深遗憾。
诗中蕴含的悲凉、孤独、无助等情感,与李商隐当时的生活状况和政治环境紧密相连。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激烈,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李商隐却屡遭挫折,仕途不顺,这种个人命运的不幸与国家命运的衰微相互交织,加深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的诗歌成为了表达这种复杂情感的载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悲哀和个人的无奈。
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xī)生。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进士,曾任东川节度使等职,但因为受到牛李党争影响,被排挤,后穷困潦倒。所写作“咏史”诗多托古讽今。擅长律、绝,用典很多,多有隐晦表达自己思想之意。著有《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