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一家在北京做生意,因此那个小不点的家伙生在北京长在北京。
他回老家的次数有限,乡村的东西在他眼里充满新奇,而这个满嘴普通话的孩子也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那一天客人很多,他和青岛来的几乎和他同龄的小舅舅玩得很开心。那家伙也相当酷,留着港仔那种蘑菇发型,就是一帅哥缩小版。两人每人手里攥一支玉米花,滔滔不绝,谈得很起劲。其他孩子都加不进去。
吃完饭,读高中的儿子和上大学的侄子在玩游戏,他凑在旁边看得出神,又捞不着玩,技痒难耐。看到他们又一次失误后,他说“真笨!”这让年龄是他三倍的两个“舅舅”光火:“滚!”
“子玉,不准这样没礼貌!”他妈妈说。
他也并不怕也不恼,也没滚,继续观战,直到两个大孩子在这小屁孩的关注下,渐渐殃殃地失去斗志,结束了游戏。
我们一同打了车返城。他不愿坐在两个大人之间,坚持自己一个坐在靠窗的位置。事前,他妈妈说,别和他说话,这是个话痨!开始,我们都没什么可说的,他也一直老老实实呆着。在过路口等红绿灯时,他开口了“我为什么不愿坐小姨的车?小姨的车,一加油门,二挡。”我们看着他一脸认真的样子,再看看坐在驾驶坐上的年龄是他五倍、驾龄不足一年的他的小姨都忍不住大笑。他还在继续说“叔叔的车,一加油门,五挡!”说着,他还用两手比划了一下那个速度。“你就别笑话你小姨了!”他妈说他。
晚饭后他开始给我们讲故事说脑筋急转弯,然后绘声绘色讲述他看到的一起车祸。“别说了别说了,歇歇!”他姥姥拿手捂他的嘴,“别拦他,”我说,我听得正津津有味呢!这孩子真有表现欲!
“还会吹牛!”他姥姥说,有一次他们坐车去医院,路上车堵得走不动。也是这样静静的,他忽然说“姥姥,你说谁会开飞机呢?”
“我不知道啊”
“我呀!”他拍着自己说。“我长大了要开飞机!路上堵车多麻烦!”
嗯!这主意不赖!
这次他要在家上学了。在北京上了两年幼儿园,每年要三四万,接下来的小学要盖二十几道公章,这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将来还是要回来上中学,参加考试,家里人觉得老家的学校在学习上要比北京那边抓得严。然而这样一来,他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留守儿童。
他的姥姥根本弄不了他。有一次因为一个不能解决的电脑问题,他询问她,结果六零后的姥姥给他提供不了任何帮助,他只好把电话打给了千里之外的妈妈求助。更好笑的是为他报告的表述不当祖孙俩还吵了一架。
谁能降住他?他佩服的那个叔叔。游戏比他打得棒,开车技术一流,没问题能难倒他,那才是他崇拜的偶像。
激不起孩子兴趣的东西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而想要这种孩子顺服,就必须有一手比他历害,让他佩服。很显然,他的姥姥给不了这些。
麻烦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