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活得奢侈,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奢侈。你首先得放下点什么,才能选择现在这种生活。”
在热播剧《天道》中,女主芮小丹手握德国永久居住权,却回国当了一名小城警察。
女警要承担的辛苦和风险比威风来得更猛烈。在抓捕王明阳的过程中,芮小丹一不留神,被王明阳用枪口指着头扣动了扳机。
芮小丹在一颗臭弹下捡回来一条命,这是枪口下求生存的职业。
芮小丹的个人资历与当前职业有反差、她的职业热情与危险处境有反差、她的家庭背景与当前收入有反差,而这一切反差,构成了芮小丹奢侈的生活。
她只需要维持生活所需的金钱,她愿以生命为代价燃烧热情,她甘心在尘世的平凡中成就自己内心的伟大。
这向我们揭示了:生命有意义在于看清楚自己的天赋、激情与价值观的最佳契合点,并为之大步向前。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处于一种在迷茫与踯躅中蹉跎岁月的状态,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依旧不清楚自己为了什么而活着。这样的我们需要《生命的对话》。
美国福布斯评选出“最受尊敬的五大高管教练”,其中一位叫做理查德·莱德,他被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认为是“教练界的传奇人物”。理查德·莱德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在于他为企业高管们打通了生命意义的通道。
理查德·莱德与美国哲学家戴维·夏皮罗合作写出了《生命的对话》一书,希望帮助更多人将这仅有的一生过得更加饱满和充实。
此书出版后,受到了美国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往往忙于争取蝇头小利,而忽视了经营好最珍贵的东西——生命。此书如醍醐灌顶,唤醒了无数人。
《生命的对话》一书经由心理学博士刘彩梅、周美言、江淑一三位老师合作翻译,呈现给中国读者。
一种观点引发一种思考,一种思考形成一种态度,一种态度改变一种人生。希望此书的观点能够引发你的思考,促使你的生活绽放异彩,助力你的生命丰腴圆满。
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聊聊《生命的对话》这本书:
一.“目标感”造就充实生活
二.个人成长不因年龄增长而停滞
三.“利他”之心,是人生圆满的本因
请回想一下,你每天早晨醒来,有没有起床的动力?有人说,我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在什么情况下,你有起床的动力呢?
一.“目标感”造就充实生活
还记得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少年时期的周总理看到了当时的祖国在世界的位置,并立下此志。这是确立目标,实现人生意义的典型案例。
《生命的对话》中说:“目标是我们的源动力,它在每个清晨将我们唤醒。”
记得小时候,妈妈说:“明天早点起来,带你去动物园。”
第二天,我肯定比妈妈醒得早,一改往日叫不醒的状态,睁开眼睛的同时头脑就是清醒的,起床的动力就像刹不住的车,不起都不行。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靠的就是“目标”的支撑。目标让你知道自己活着该做些什么,就像老百姓常说的:“活着有个奔头儿”。
所以,不管你处在哪个年龄阶段,都要有相应的目标,给自己找一个充足的理由,才能激发出生命的力量。尤其是退休以后的年龄阶段,很容易陷入迷惘之中,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了,失落之情溢满胸堂。
这时的你需要主动为自己重新确立一个人生方向,也就是找到你对之感兴趣的事情。
正如高管教练理查德·莱德所强调的:拒绝被动变老,要掌握生命的主动权。
二.个人成长不因年龄增长而停滞
有一种现象,用一句话说是:毕业是不再学习的别称。你有没有听到朋友说过:“我毕业以后就没再摸过书本”。
我一个朋友毕业十年没再学习,突然有一天,他被一句话雷到,惊觉自己错失了十年的光阴。那句话是“学习是终身的事”。
当别人事业发展越来越顺利时,他感觉到力不从心,守着现在的岗位不敢挪动一步,既觉得现在的工作是鸡肋,又没有能力放弃鸡肋。
就这样,他在矛盾和痛苦中挣扎度日。当他听到那句话时,瞬间意识到毕业那一刻的狭隘想法限制了他的人生。
从那以后,他有意识地拿起书本,开始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慢慢地,他不再焦虑,尽管事业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他的心态却发生了转变。
心态的转变,帮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变得从容而智慧。在《生命的对话》第二章中有句话说:“衰老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心灵的成熟需要刻意学习。”
修心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部分,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不能停止成长。
成长使人心胸豁达,成长使人生走向圆满。
三.“利他”之心,是人生圆满的本因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日本福岛核泄漏期间,有一个自称“老兵团”的组织,大约有200名成员,都是60岁以上的退休人士。他们自愿承担起福岛地区的善后工作。
当记者提到:你们主动接近核污染,这是莫大的勇气。
“老兵团”组织的代表人回应:我们主动代替年轻人在核电站工作,并不是因为我们勇敢,而是我们已经超过60岁了,核污染需要20-30年时间才可能患上癌症,那时候也是我们可以接受的。所以,既然我们受病魔侵害的概率更小,就有责任和能力去帮助年轻人。
“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天赋来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是我们内心圆满的通道。归根结底,有一颗“利他”之心,你才能看到别人的需求,进而判断自己能否帮得上忙。
“被需要”所带给你的幸福感是强大的。
写在最后:
我们为了柴米油盐、穿戴车房等物资,拼搏争取了几十年,却忽略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经营生命。
一直忙于“经营生活”,却始终没有将“经营生命”提上日程。这岂不是顾此失彼,舍大求小,错失了人生?
《生命的对话》作者在书中给出提示:“人生,除了人人皆知的最起码的准则之外,还有更深层的底线。”
印度教把人生分为:求学、入世、内省、出世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未知的行程,唯一始终不变的是你内心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这将成为你走向生命圆满的守卫力量。
自我成长应与你终生为伴。退休以后的时间,更是追寻自我的良机,责任少了,向内追求的精力也会充裕,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希望在每一个人在有生之年,都能够充分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对话》给到我们很多提示和启发,在本书第九章中,作者说:“正视死亡,我们可以找出活着的理由;直面死亡,我们可以减少恐惧,全力以赴去生活;与死亡同行,让生命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