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在正式分享我学到的读书技巧前,我要向大家坦白:其实,我是个“书渣”。我一年难得看几本书,四大经典名著我一本也没看全,因为我一看书就犯困,感觉看书催眠的效果胜过催眠曲。我也很少花钱买书。
就是这样的我,每次看到美景时顶多只能说出“哇噻!真好看!美翻了!”这几个字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时常发生在我身上。听闻有人一年能读成百上千本书,我脑海里就会努力想象这些人的模样,并问自己:这些人是有三头六臂吗?他们的脑子是什么构造?太牛了!
最近我才找到答案:读书是有技巧的!《高效能阅读》这本书解开了我对读书的困惑和其他诸多关于读书的谜团。
日本作家原尻淳一通过自身博览群书并亲身实践,写下了这本专门介绍读书技巧的书。作者本身是经济学教授、商务人士。
商务士需要大量地翻阅专业书籍,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快速精进,可是他们又时间紧迫的困扰。所以,同样是商务人士的原尻淳一写下了这本书,算是向人们分享读书技巧、介绍读书经验吧。
全书一共分享了89条高效能阅读技巧。每一个技巧都用粗体字突出重点,并结合了作者的亲身事例展开说明。读过这本书后,我对里面的几个特别技巧印象深刻。往后,我要把它们运用到日常读书中去。
充分行使读者的十个权利
我们不必强迫自己把书从头到尾地读完。一是有些书实在难读,从头到尾去读它实在让人为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读书犯困的原因。二是我们没有时间逐字逐句地阅读。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时间像个人人争抢的宠儿,总是不够用的。
我们可以行使我们不读的权利,也可以行使我们跳读的权利。不感兴趣的书,我们可以暂时不读。没有用的章节我们可以跳读。这样想来,读书的压力竟然减轻泰半。
如果遇到有用却一时欣赏无力的书,我们需要找到我们的内在动机,从感兴趣的点入手曲线救国。比如,先前我看《红楼梦》,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晦涩难懂的诗让我实在提不起兴趣。
后来我看了几个小朋友翻拍的电视剧,觉得很有意思。为了弄懂贾琏、贾政和贾宝玉的关系,我拿起了《红楼梦》。在寻找人物关系的同时,我发现书里有趣的事情并不少。于是,我终于开始读这本书了。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纵然是喝酒唱歌这样的娱乐项目,一旦没有氛围,就会变得了然无趣。读书亦是如此:氛围非常重要!
原尻淳一认为可以通过环境设定来营造读书氛围。比如,打造“家庭图书馆”、利用小物件将餐厅变书房、甚至可以利用网络,在云端创建自己的书架。
如果你认为家里太小,以上几点建议不实用,你还可以搬到大学附近、图书馆旁边住,以便能利用公共空间、节约购书成本。
而我对氛围的理解是,它可以是很多人一起看书或者是你一个人独处。当别人都捧着书本阅读时,你会有紧迫感,觉得不能落后于人,你也会捧起书本。这种通常是学校里的那种类似“学风”的氛围。
至于一个人独处也是氛围你可能要不解了,认为我扯犊子。哈哈,试问,阳光透过窗户洒下来,你泡上一壶茶,切上一碟水果,你的猫蜷在脚边,这样惬意的时光不读书你干嘛呀?
掌握速度技巧
有些人一年真能读上成百上千本书,因为他们懂得速读技巧。你一定也很好奇这种操作吧?先看书的目录,再找出你感兴趣或者你需要的章节,然后翻阅这些章节,打记出重点,最后反复研读这些重点。
有些书已经非常清楚读者需要速度的诉求了。为了让读者拥有好的阅读体验感,他们把段落分小些。为了让读者快速抓住重点,他们在排版时把重点用加粗。看粗体字就能掌握文章的大概和精华就是牛人一年读众多书的秘密吧!
践行70:20:10的读书原则
讲了半天的读书技巧,你会不会质疑: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这样的疑虑是正确的。我主张大家带着目标和功利性去读书。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老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得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这个领域的“专才”。正如《高效能阅读》里所讲的读书原则,把时间和金钱分成三份。七成用于投资专业书籍,两成用于投资与专业相关的周边领域,剩下的一成放在新事物上。
长此以往,你就能成为领域的“专才”。比如,袁隆平、屠呦呦等,他们就是自己领域的专才,名利双收。
重视产出型读书,获得成就感
淳一大作家提出: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产出、著书立说。想要达到这个终极目的,我们必须建立超级数据库。这个数据库里收集的应是我们平常阅读时的笔记、读后感、随想或者收藏的文章等。
量变引起质变。当我们需要产出时,这个数据库便是我们的素材库。有了素材,何患写不出东西来?
关于产出,他还提出了一个目前很多著书立说的大咖正在践行的建议:产出集中在早晨。原因是早上大脑高速运转,适合实现充满创造性的生活。对于这一点,我认为不必强求。有的人夜间思维活跃,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适合他们创作。
古今中外,名人志士无一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具体的方法,因人而异。只有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坚持阅读和思考,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