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共读中,主要介绍了教学脚手架。乍一看”脚手架“一词,难免会联想到工程用具。而今天探讨的“脚手架”,则是一种教学理论。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最近发展区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现有水平过渡到可能发展的水平上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过程中搭建脚手架,去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潜力。
共读中,陈蕾老师介绍了浙江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雷圣峰老师的美术课《生活中的青花纹饰》,在学生实际绘图时,雷老师推送两个素材页面到小组平板电脑上,供学生创作时参考。这“两个素材页面”可以为学生自主创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技法,促使其最终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这便是雷老师教学中的“脚手架”。
作为脚手架的搭建者,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共读中介绍了以下几点:1.评估教学的“起点”;2.明确教学的终点;3.进行教学“起点”到“终点”的间距分析;4.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阶梯”,确定进展速度,分清步骤;5.思考每一步“阶梯”可以提供的“支架”,确保每一步“阶梯”学生都能“够得着”。除此之外,我认为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区域内自由的去攀登“阶梯”,在初搭脚手架时,可以着重于引导、帮助,逐步可以减少帮助,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成为彼此的“脚手架”,这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