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考场写作中,有的作文直接写不好写,换个角度写,却可以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一点我们可以向《昆明的雨》来学习一些这方面的技巧。
一、巧妙的开头
本文由画入文出人意料,把一个难以描绘的雨季,用几个有代表性的事物就烘托了出来,同时也点明了时间、地点,提及了后面要写的事物: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二、首尾呼应
课文的第二段和第十一段都用了相同的一句话: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样首尾都点题呼应,既写出了写作的对象,也写出了写作的情感。在快节奏的阅读之中,这样的语言是特别受欢迎的: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三、侧面描写
写雨的文章很多,如果直接来写雨,真的还不好写,写来写去,不过五觉描写法。本文用侧面描写换一个角度一下就拓宽了思路,比如3至5段写昆明的雨和雨季,就是通过写雨季中的景物的特点来衬托雨季的特点一-水分充沛。比如在祖国的其他雨比较少的地方,仙人掌一般要种在土壤之中,才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而在昆明,仙人掌在空中就可以生存,足见空气中的水分之多,这个事物写在这里,特别有代表性,昆明以外的人一读到这里,就会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菌子这种植物的生长也需要充足的水分,用它也可以突出雨季的水分之多。作者在安排写作顺序上把仙人掌和菌子放在最前面,是独具匠心的。后面的两个事物火炭梅、缅桂花,除了可以突出雨季之外,还有一种别样的风土人情味。
四、内容情感丰富
课文围绕昆明的雨,不仅仅在写景物,同时还写了事物、人物,景、事、物、人都丰富多彩,内容即散得开,也收得拢,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同时,在情感的串引下,全文显得有情有味。
纵观《昆明的雨》这篇课文,可以学习它的亮点非常多,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点进行深入探索,模仿写作,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