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沐阳,见字如面~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人体与氧气。
“人活一口气,养生先养气”,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依赖氧气进行正常的能量交换,缺少了氧气,细胞的能量代谢就无法完成。
一、氧气如何进入身体
氧气通过人的呼吸进入肺里,再透过一层很薄的肺泡膜到达血液里,与血液里的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的列车,顺着人体血液循环的轨道,把氧气送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中。
于是氧气在各部分组织中与摄取的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例如在体内某些酶的催化作用下,所摄取食物中的葡萄糖与氧气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缓和的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能维护人体的正常体温。供给人体生活的能量。
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血液结合经过静脉回到肺中,并呼出体外。一个成年人每天平均消耗氧气0.75kg,排出二氧化碳0.9kg。一般人只要几分钟停止呼吸,生命就会停止。
二、何为血氧饱和度
一般来说,氧气在体内有两种形式存在,游离状态和物理状态,呼吸道的氧气一般是物理状态存在,血液中的氧气是以游离形式存在。
吸入的氧气通过红细胞这艘小船,它携带着氧气,把氧气输送到我们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包括大脑,心脏,肾脏,还有包括免疫系统。因此如果说缺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受到障碍,从而会影响我们正常的人体的代谢。在人体中,正常动脉血氧饱和度约95~97%,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约75%。血液中含氧量越高,人的新陈代谢就越好。当然血氧含量高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人体内的血氧都是有一定的饱和度,过低会造成机体供氧不足,过高会导致体内细胞老化。
三、何为含氧量
人体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所需的含氧量,取决于人的体质、精神状态和劳动强度等因素。一般来说,人在休息状态下平均所需含氧量0.25 L / mim ,在工作和行走状态下平均所需含氧量1~3 L / min 。
而且,具体含氧量需要看哪个部位或者器官,区别比较大的,一般来说人体以肺和动脉血含氧最高,其含氧量最高可达97.4%,因为肺是空气和血液交换的场所,每个肺气泡在吸气的时候都充满气体。动脉是运输氧气的载体,自然含氧高。而骨骼等器官含氧量一般就比较低。通过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可以检测体内的氧气含量。
四、引起人体缺氧的原因
1.低张性缺氧
主要由氧的吸入减少造成,如高原地区空气中含氧量稀少导致吸入氧减少,肺通气或肺换气障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疾病是由肺换气功能出现异常而导致缺氧,静脉血分流入动脉血,如先天性心脏病带来的缺氧。
2.血液性缺氧
通常是由血红蛋白减少或血红蛋白的功能障碍,导致氧运输发生障碍而出现的缺氧,如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等。
血红蛋白特别重要,在整个的呼吸运动或氧气的代谢当中,它就是快递员,一个血红蛋白可以搭载四个氧气,通过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体细胞中。如果没有血红蛋白,则氧气无法输送到体细胞中,那么人体就会出现严重缺氧的状态,也就会出现贫血的各种典型症状。
在一些极端的生理状况和一些疾病导致的病理状况下,有些血红蛋白无法结合四个分子的氧,于是血氧饱和度便出现了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人体就会出现缺氧的症状。(血氧饱和度最高值是100%,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一般的结合量在95%-100%,在平原地区血氧饱和度低于90%是非常危险的状况,也被称为呼吸衰竭。)
血氧饱和度是临床上比较简洁、有效、直观地反映缺氧的监测指标。简单地讲,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就是血红蛋白上是不是搭载了足够量的氧气。
3.循环性缺氧
指由于血流灌注降低而导致的缺氧,如休克、心力衰竭等。
4.组织性缺氧
因人体的氧被运输到组织后,被组织利用,在利用过程中出现障碍,就出现组织性缺氧,如氰化物中毒、药物中毒引起的缺氧。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编辑|沐阳同学
视图|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寄语|感谢关注、点赞、转发、留言、批评指正,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