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很有意思,夏至已至却宛若春天一般细雨绵绵不绝,夜里的风也夹带着一丝清冷的寒意。忽想着,这样的天气和景致,真适合细品《人间词话》。沏一壶明前新茶,憩于窗前卧榻只上,手捧书卷品读,任心中思绪缠绵悱恻。
想起初中的所有假期,我迷上小小的县图书馆,从早到晚都泡在里面。就是那时候,我读过一遍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不过当时的我目标宏伟,想把馆内的藏书通读一遍,所以读书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但对先生说的成大业者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颇为欣赏和喜爱,故常被我在作文里用来用去,一度被我初中语文老师把我的文字误为抄袭之作。
而今日再度重读,方才深深体会到王国维先生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领域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灿烂辉煌,对当时可以说是承前启后,开辟新时代的学说。一部仅由几十条短句组成的著作,涵盖的内容臻萃丰富,值得一读再读而深读。
静安先生在《人间词话》一开篇就是谈个‘‘境’’字。‘’词以境界至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先生用哲学的眼光和优美的诗词剖析出成大业者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原自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出自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用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小时候读到这里只觉得写得好,似懂非懂,并不能深刻地体会到缊含的人生真谛。现在想来,人生奋斗探索之初,内心深处孤独寂寞,登高望远,用一个‘’尽‘’让人领略到前路深远旷达,心中顿生一股勇气和豪情。奋斗的过程有诸多艰难险阻,需要潜心蛰伏,需要披荆斩棘,需要脚踏实地,直至到最后以成功来演绎奋斗的完美结局。而所谓成功,其实只是一种超脱了一切的纯粹的喜悦感,蓦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透着一股欣喜若狂的情愫直射心灵深处,一片光明。成功的尽头,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境界,无不蕴含着深深的禅意,真是妙不可言!而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感觉,一种领悟啊!
这一遍读《人间词话》,对南唐后主李煜有了一点新的认知。李后主的词是和着骨血就着清泪的文字。他感叹人生苦难,‘’多少恨,昨夜梦魂中‘’;他言语悲壮凄凉,’‘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他国破家亡朱颜已改的几多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静安先生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宋词从市井小曲到登上大堂之雅,渐渐雅俗共赏。李后主前期的男女情爱的花间艳词,到后期的亡国之殇的言怀叙志,对宋词的表现风格的这种渐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静安先生还盛赞后主: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样的李后主以率真和纯情,更是用一腔赤子热血书写血的词章,慷慨悲壮,动人心魄。静安先生后还说‘’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这是对李后主亡国之痛的开解,不失为一种心意相合之悟和惺惺相惜之情。当静安先生纵身一跃自沉昆明湖时,先生您可曾记得这南唐后主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正所谓,‘’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一代国学宗师,就此陨落,惋惜哀叹一片。
一部《人间词话》,寥寥数语,评说万千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皆是情之境神之韵。郭沫若如此评价王国维先生: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阁楼,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堡上,灿烂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确实,这样的灿烂,划开国学的天空,‘’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