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的《LifeWear magazine》杂志一经出版都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由POPEYE前王牌主
而不久前在日本地区先行发布的第四期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原因便是优衣库今次带来了村上春树+安西水丸这样强强联手的精彩内容。
熟悉村上大作家的读者们大概都知道其与插画艺术家安西水丸的长期合作/好友关系,而这期便是采用了他的插画《Hear The Whistling》作为封面。
同村上春树的采访内容则是在其录音室完成的。其中不仅聊到村上春树的电台主持经历,也自然从音乐、跑步、写作各个角度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具体内容国内已经有很多媒体做了翻译工作,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找来读。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族群,相信许多人对于村上春树都抱有着特殊的情怀,那是属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的世代。而对我个人来言,除了深深着迷于村上春树营造的种种奇幻意象中以外,更是很难不注意到他作品中时常流露出的一种“消费主义”生活态度。
村上春树对于“品牌”拥有超出于其他作家的执念。在他的长篇小说中总会看到关于服饰,日用物品品牌的细节描写。在七十、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背景下,这种对于物质和品质的追求态度,恰好迎合了当时一代人的消费心理。
二战后的日本,兴起了一股崇尚美国文化的热潮。而作为村上春树本人,也多次表达了自己对美国作家,如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莱蒙德·钱德勒、雷蒙德·卡佛等人的喜爱。而这种具有美国情怀的“消费主义”写作内容(碎碎念),更是时常在他旅美期间发表的杂文中见到。
迄今所买的西装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获得文艺杂志《群像》新人奖的时候”,在颁奖仪式上穿的那一套。我那年三十岁,连一身西装都没有,便跑到青山的VAN(就位于如今的布克兄弟那儿)店里,买了一身橄榄绿的棉布西装。当时是初夏。还买了米色衬衣和茶色针织领带。因为没钱买皮鞋,就穿着双褪色的匡威运动鞋去了。如今偶尔穿西装时,还会有意无意想起那套棉布西装。
从村上春树的很多文字表述中,不论是上文的Van Jac西服,亦或是初去美国便来到Brooks Brothers店铺朝圣,都可以猜到其也是深受Ivy常春藤文化影响的一代。
几年前有机会去俄勒冈采访,我便试着提出来:“听说尤金的耐克总部有这么一条远近闻名的慢跑道,我想去跑跑看。” 等我满怀期待地赶到尤金的耐克总部,却陡然发现随身带去的竟然是新百伦牌的运动衣和慢跑鞋。这样一身打扮在耐克总部的慢跑道上跑步。未免不合时宜,更何况还要拍摄我跑步的照片。我心里正嘀咕着,负责公关的女职员满脸“好个给人添堵的家伙”的表情(不过表面上却笑容可掬),开口说:“没问题呀。我们提供本公司的运动衣和慢跑鞋,请您穿上他们跑好了。”于是,我不但能在特制慢跑道上尽情跑步,还得到了一套精美的运动衣和慢跑鞋。耐克,感谢你们。
很多人对村上春树不甚了解,却都知道他是一个跑步爱好者。《当我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在这本书中,他也畅谈了一些关于跑步装备的心得体验。
最近逛哈佛广场,鞋店里匡威杰克·帕塞尔胶底鞋正在减价,花不到二十美元买了一双深蓝色的。谈不上多喜欢,只是因为便宜才随手买的。这类东西即使在日本买起来也应该比较容易,可第二天开始我就碰上了不无奇异的目光,很多人盯着我的鞋打招呼:“噢——,这不是杰克·帕塞尔么?在哪里发现的?”让我吃惊不小。为我当然都告诉了,不过在美国(至少在波士顿),为什么这么多人把深蓝色杰克·帕塞尔胶底鞋当宝贝呢?我全然闹不明白,感觉上就像被狐狸捏了一把鼻子。
在村上春树的文章中他经常提及由于工作原因,很少机会能穿到西装、皮鞋,而基本会选择更为舒适的便装出行。在这股村上君也参与其中的流行文化风潮里,匡威帆布鞋一定是其中标配。
我通过邮购买的好东西,首先是那个L.L.BEAN的木制大型室内晾衣架。因为不能在外面晒东西,而我又不愿意用烘干机,所以室内晾衣架对于我成为了必需品。能晾很多衣服,实在难能可贵。而且总好像有一种乡间暖烘烘的感觉,即使放在室内也不觉得压抑。价格三十八美元。比附近买的普通晾衣架贵是贵了点,但毕竟天天用的东西,奢侈一点也未尝不可。只是在哪里也没有L.L.Bean的标志,讲究牌子的人或许不够满足。作为L.L.Bean产品,此外我用的有便携式电脑的软皮箱,这个也绝对好用(这回好端端的有标志出现了)。
村上春树不止一次的在文章中提到过L.L.Bean,在一本书中他还谈到在美国购买L.L.Bean经典猎鸭鞋的趣事。以至于到现在回想那本书的内容甚至连书名都早已记不清,记忆里只留下了那双duck boots。
回到文章开头。大家也许会疑惑,优衣库是怎么会突然想到找来村上春树来作为他们杂志新一期开篇人物的呢? 我想这一定跟他们的木下孝浩主编多少有点关系。
在木下孝浩还在担任POPEYE杂志执行主编期间,曾将POPEYE一举推到了号称city boy必备指南的神坛上。虽然他在声誉顶点离开杂志加盟了优衣库,但其在圈内维持的丰富人脉仍然在良好运转。那么说到村上春树和POPEYE杂志的良好合作,这故事则要回溯到1985年。
70年代末期,日本著名服装公司Onward恩瓦德(旗下拥有23区,ICB等)花了大量的精力要在本土推广旗下一个Ivy风格品牌 J.Press。而他们的广告,一大部分都投放在了POPEYE杂志上,形式则是由一位日本人或美国人每期推荐一件自己爱穿的美式常春藤服装。
直到1985年,随着日本流行文化的爆炸性发展,恩瓦德公司想到了一个新策划。他们请来了村上春树先生,为 J.Press每月在POPEYE刊登的广告上写一个short short tory小小说,并同样由安西水丸制作插画。此次合作一直维持到了1987年2月。虽然 J.Press现在已经日渐势微,但当时的创作文章却很好的保存下来。比如“何谓自己(炸牡蛎的美味吃法)”,这篇便是村上春树为J.Press广告所撰写的第一个故事。
杂志社与村上春树的合作远远没有结束。在2018年,POPEYE再次邀请他为杂志开设一个名为“村上T”的新专栏。村上老师在其中介绍了很多自己收集珍藏的中古tee,从早期的Ivy常春藤同盟系列到后期的职棒、乐队系列。
直到2020年,连载近两年的“村上T"专栏终于收集修订成书,由POPEYE BOOKS正式出版,重新命名为《村上T:我爱过的那些T-shirts》(也希望能早点翻译成中文满足下我的阅读欲哈哈)。
“多数情况下,吸引人们注意的,与其说是处于静态时的相貌好坏,不如说是神采灵动时的优雅自然。——村上春树 《1Q84》”
关于村上春树与品牌、日潮杂志的渊源,这篇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其实作为Pop Culture代表人物之一的村上老师,还在很多领域影响深厚。未来的哪一天说不定我们会再开一期聊聊他与他的爵士乐哈哈,下期见啦,拜拜!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