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提高孩子的执行功能》营造有利于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的家庭环境

一、积极反馈机制(3S法则)

具体的(Specific):表扬需明确行为,如“你今天主动检查了书包里的同意书,做得很仔细”,而非笼统的“做得好”,让孩子清楚哪些行为值得延续。

真诚的(Sincere):避免虚假赞美,关注孩子的努力或部分成果,如“我看到你在试着用计划表,虽然还不熟练,但很认真”。

不定时的(Sporadic):新技能学习初期可多表扬,掌握后偶尔肯定,维持激励效果。

二、多感官学习环境

视觉支持:用图表、日历、清单、图片等提醒任务(如流程步骤图、物品摆放照片)。

语言示范:大声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做事步骤(如“我现在要整理厨房,先把碗放进洗碗机,再擦桌子”),让孩子模仿学习。

三、流程与一致性

1. 流程的重要性

提供控制感和可预测性,缓解焦虑,尤其适合执行功能较弱的孩子,为其提供外部结构支持。

与孩子共同制定流程,解释背后的原因(如“我们定晨间流程,是为了不迟到,不用慌慌张张”),让孩子参与改进,避免对抗。

2. 核心流程设计

晨间流程:起床、收拾床铺、穿衣、吃早餐、整理物品、刷牙等。

放学回家流程:物品归位、吃零食、短暂玩耍、布置学习区、写作业、休息、自由时间等。

家庭作业流程:收集材料、清理分心物、制定计划、先难后易、完成阅读、获得奖励等。

晚餐流程:暂停活动、洗手、帮忙摆桌、吃饭、清理等。

3. 执行要点

从一个流程开始,逐步延伸,允许孩子反馈调整。

转换环节前给予提示(如“10分钟后开始睡觉流程哦”),用视觉清单辅助低龄儿童。

通过以上方式,家庭可形成支持执行功能发展的环境,帮助孩子在有序中逐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