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记录

2018年家访记录

1,A师姊很简单,也很真诚,同时也有生意人的务实,需要有爱的足迹,募款记录,按照要求去完成,但是对于募款的理解,对于募心是怎么回事,对于做这些事情对自己的作用,对身边人有什么影响,还没办法深入体会。

一个是富贵学道难,安于现在的舒适;二则是限于认知水平和环境,在我们看来是问题的,她觉得不是问题。

2,慈济活动的经历(比较单一),对慈济法脉精神的理解,也不是很深。我指的不是熏法香这块,因为因缘不同,师姊从善门入。但从善门入,要学习的地方也很多,昨天师姊说她今年听课听的不是很入心,几个原因:

1,新鲜感淡了;

2,讲师水平固然有差,有可能是她跟不上培训的内容;培训和见习的内容有类似,但培训的内容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付出爱心的组织力、与人互动的细节(慈济人文)等提出更高要求;

3,最后,让不同因缘进入慈济的志工,体认慈济精神,体会在这五浊恶世大爱的意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A师姊,个人建议是再培训,不急着受证,未来可以在访视,在实业家的接引上,发挥她的专长;家庭关系的经营上,也是大功课。

2019年家访记录

1,A师姊变化还是很大的,消费观念,学习力都有很大进步。买了很多樊登推荐的书,多给予鼓励和赞叹。以其现在的因缘,这些书可能比较相印,后面再逐步到慈济的书,佛教的书,樊登会引用很多佛家的道理,是很好的铺垫。

2,A师姊有另一层的经济压力,虽然没有生活的压力,但是有转型的烦恼,有后半生往哪里走的担忧,这是很好的事情,可以找比较成功的实业家分享他们的经验。要启发师姊深层次的慈悲心,一个要循序渐进,另一个要从她的家人入手。接引他先生到慈济,不失为好的方法。

3,每个人都有畏惧或者不想被人打扰的痛处,这和成长环境有关,也和成年后的价值观有关,这个需要去观察,去分析。

如果能在慈济解决最难的问题,那种欢喜会让自己积极的投入进去。原因有二:

1,感恩,感恩慈济,感恩    上人,感恩法亲,感恩家人,感恩才有力量;

2,奉献/分享,自己做了有改变,有成就感,就特别想要去分享,去让更多人也能改变,能受益。

当然过程中,会善恶拔河,会纠结,进两步,退三步。这个时候必须自我沉淀,所以建议志工要定期自我总结。

3,持之以恒,志工的陪伴,是引导她做“不喜欢”的事情,原则是从少到多,比如不喜欢访视/医疗志工,每个月不愿意去,就一个季度安排一次。就近有关怀的个案,可以接引,提报,关怀。远疏近亲,从身边的访视做起。还有就是关怀身边有心理问题的人,这也能让A师姊学以致用(樊登很多书都是心理的书),她们相似家庭的小姐妹,多多少少都会有亲子问题,夫妻问题。

【B师姊】

1,B师姊的愿力很强,为人纯净,慈济认同度非常高。自己收看大爱台,进而找慈济,来到杭州也赶紧联系这里的家人,这在年轻人已属难得。

2,募款和持戒,募款对于年轻人是很有难度的,加上师姊是转来杭州,本地人脉不足,需要陪伴志工多提供募款方法,分享募款经验,协助解决募款当中的问题。

3,家人支持,这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孩子尚小,需要平衡家业、事业、志业,再者由师姊找到合适的功能承担,既能有利于能力的发挥,时间上也能与工作等互补。

我们能做的,是作为局外人,作为过来人,看到各个志工身上的亮点,给予鼓励,给予功能的历练。同时对于他们的问题,特别是难以应付的问题,或者不愿面对的问题,应用各种善巧之法,助力他们解决。净化人心,很重要的是净化自己,净化家庭,家庭和谐之后,做慈济也好,做事业等等,都非常有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