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经常见到晒各种听书成绩的,一共听了第几百本书!感觉好有文化啊!
于是父母也赶紧给孩子订阅了各种读书软件,让孩子上下学听、吃饭时听、睡觉前听、上厕所听,美其名曰“磨耳朵”。
是啊,在朗朗书声的熏陶下,况且是各种大咖的解读下,孩子也一定会从小爱上阅读的吧!
但是《阅读手册》却告诉我们:
听书根本不是阅读!
甚至还会损害孩子的阅读!
-1-为什么?
因为听读本就不同。
听和读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听有声书培养的是听的能力,不是读的能力。孩子只听不读,阅读能力根本就无法发展。听得再多,孩子也学不会自己阅读。所谓“听读”并不存在!听根本不可能代替读。
其次听会妨碍读。
听书所需的专注度较低,对孩子来说是一件相对轻松省力的工作。习惯了经常轻松地“读”,会很难忍受自己更费力地阅读。这种惰性不但会影响孩子积极投入自主阅读活动,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完成学校任务中必要的阅读任务,他会觉得读课本、读满篇文字的试卷都是苦差事。
还有就是听更可能损害读。
听书和看电视一样,只需要投入听力,不需要投入视觉专注力。孩子不专注地听,再加上边干其他事情边听书,甚至边玩边听,很难培养出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习惯。“磨耳朵”反而会磨掉孩子学习最需要的专注力!
-2-阅读该是什么?
《阅读手册》认为:
阅读是孩子自己通过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是自主阅读,必须是独立进行、自主掌控的主动阅读过程。
听书不阅读,会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
给孩子讲书,孩子的独立思考成为阅读中最不重要、甚至被刻意扼杀的部分。尤其是讲书人可能经过了自己消化,把书中的思想过滤成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失去了自己读书、独立思考的宝贵机会。
只听不读,效率最低。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听的学习效率最低,只能留存获取5%的知识。大脑没有刻意地思考,主动地内化,自然留下的痕迹最浅。
为什么听书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为什么听书时听得热血澎湃,但过后又回归平凡生活的死水微澜?
为什么听了几百本书还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你根本没有在阅读!
因为你很轻松啊!
你只是在轻松地自嗨!
-3-那么该怎么办呢?
《阅读手册》告诉父母们,要在培养孩子阅读方面建立四方面认知,即“多买纸书优先长效”。
多买就是不限预算多买书。
要告诉孩子书并不贵,几十元就能获得一个人的精华知识,与动则几百上千元的辅导班和其他玩具吃饭娱乐高消费比,真的是物超所值。孩子如果想买书就立刻买,不要网上比价,书店蹭书,保护孩子买书即时的热情更加重要。况且只有家里有很多书,孩子才会浸润其中,养成阅读的习惯。
纸书就是看纸质书。
因为纸质书经过出版社系列流程精选、品质更高。而电子书、听书等数字媒体往往快餐化、碎片化,深度完整度都不够,还会造成孩子对电子产品过于依赖。电子屏幕容量有限、交互低,不利于孩子以后长篇幅页面阅读能力。快餐化、碎片化的内容,不利于孩子养成深度阅读习惯。
优先就是阅读最优先。
父母不要动不动就概以孩子读的书为“课外书”和“破书”,抹杀孩子对书的爱。课外书和课内指定阅读书同样重要。父母要把阅读优先级调至最高,除非影响正常上学,阅读可以比吃饭、睡觉、上课外班、锻炼身体更优先。即使是做作业,孩子也可以选择是先完成作业还是阅读完再写作业,只要作业能完成就是底线。
长效就是阅读无速成。
《阅读手册》说:阅读更像是身体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摄入不足,一两天,一两月不会特别明显表现,但长期缺乏一定会造成营养不良。
一方面爱阅读的孩子最终成绩不会差,但短期内却不代表一定作文好、语文好。
另一方面阅读无法快速训练。强化阅读培训收到的可能是负面效果,人为、集中、过量补充维生素可能导致中毒。快速强化会把阅读变成又一项带来压力的课程,让孩子逆反、厌倦。
阅读是一种内化的习惯和能力,需要家庭式、长时间、沉浸式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
所以父母要记得“多买纸书优先长效”这八个字,再不要逼孩子去听书、磨耳朵,凑数、发朋友圈。你可能捡到了短期轻松愉悦的小芝麻,丢弃了孩子长期自主阅读的大西瓜。
父母们也可以对照反思一下自己的阅读,听书千遍不如自己读书一遍,当然听书比完全不听书是好的,但要想孩子学好阅读,自己先要做好孩子自主阅读的榜样。
自主地读、努力地读,才是阅读的真实本义。
【无戒学堂】日更第6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