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去甘肃兰州的五泉山、白塔山公园玩,总是能看到公园里,三五成群的人们唱秦腔,尤其是唱者,那太阳穴和下巴下的青筋鼓起,唱腔浑厚深沉,悲壮高亢,慷慨激昂,至今仿佛还在耳边回荡,还有女声唱的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凄切委婉,真可谓是优美动听,至今记忆深刻。
朋友常常开玩笑说,“你挺喜欢秦腔的,怎么不去,兰州的秦腔博物馆呢,你看了,肯定迈不动腿了”。今天,专门参观了秦腔博物馆,它就在白塔山公园的旁边,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一下就把人的心揪住了,听服务员说,晚上灯光下的建筑群,更好看。我大踏步的往博物馆走时,看到一对情侣,真正拍体验照,我害怕影响到人家,停留了一会儿,这时我发现,展现在我眼前的人和服装,怎么看,怎么都好看,还真有点穿越的感觉。
其实,服装在秦腔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绝活和演技的体现,特别是加上演员手中的道具,通过水袖的抖、掸、撩、抓、抛、甩等动作,完成人物刻画,展现内心活动,这一套动作下来,能把老戏迷们,搞的是神魂颠倒,如痴如狂。尤其是演员手上的手帕,以及口中的吹火都是秦腔特有的绝枝,秦腔的技艺绝活非常丰富,正所谓“无技不成戏”。博物馆里,有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关汉卿的雕像,他站在那,好像不厌其烦地在给我们游人,讲述着戏剧的发展历史,惟妙惟肖,特别生动。还有按1:1比例搭建的秦腔剧场,我悠闲地坐在剧场后面的实木椅子上,感受了一回过去戏迷的做派,我旁边的茶桌上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嗷,兰州的三泡台。
秦腔的表演,我认为是最厉害的,它既有地动山摇之势,又有潺潺流水之柔,它崇尚做派,又讲究神韵,深受广大戏迷朋友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