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育儿,相信每个家长都有一套自己的应用手册! 而我自己也不例外,虽然不是什么教育专家、学者,但和孩子的相处教育上,我有最真实的感悟和收获。而且我总认为我的收获比我付出的多得多,因为她给予了我太多的反馈、表达、交流,这些素材让我不断的去思考,育儿到底是什么,家长与孩子的相处彼此应该是什么样的状态才是最舒服、最适合的呢?我想这个问题会让我思考一生!
从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上,其实我觉得孩子(或者说我们每个人未成熟的时候)都像极了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性格迥异,优缺点明确,这四个人正是对应人身上的四种性格。当某一种状态出现的时候,家长是否可以对应来调整相处呢?
一,首先是唐僧(道义、正义)
TA为人正直、坚持原则、目标明确,会执着的将信念进行下去;但人单纯的可怕,大爱的性格在实际生活中不知道能活几集?
孩子也有非常单纯、对某些事情坚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时候,这会儿的孩子像极了唐僧。作为家长是需要理解孩子的坚持,同时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她正在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陪伴TA做她的守护者。孩子做起事情来缺乏技巧,家长在技巧上帮助TA,但不是随便指手画脚,只在该出现时出现,时而像观音指引方向、时而像伙伴陪伴在左右。
比如,我女儿对于安全意识是很强的,这种表现特别是在坐飞机的时候,她上了飞机坐到位子上第一件事就是系安全带,然后她每次(真的是每一次)都会听安全须知,看安全须知手册;而如果在飞机起飞前有人还没关手机,她会和我说,那个人为什么不关手机?TA什么时候关?空姐怎么不出来提醒她?等等这些,每一次都是。
对于这些我知道其实是她心里对于不安全行为的抵触,她不希望在飞机上有不安全的行为。所以我会和她说:我们每个人要负责的是做好自己的,而对于检查是否每个人都做到位了,是空姐来负责的事情。虽然她能理解,但是每一次她会关注着空姐是否来检查,每次“监督”过后,她都放心的把头枕到座椅上安心的笑了。
二,是孙悟空(真实、狂躁)
西游记里,真正的英雄,一个人对抗着这个世界,我的理解孙悟空并不任意妄为的;恰恰相反他心里有一杆秤,一杆衡量是非标准的规则秤。只是这个规则可能很自我,在他的小世界重要的东西他一直在守护。她是否像极了孩子的每一次生气、发脾气,做为家长应该给他说出来理由的机会,别做只会念紧箍咒的唐僧!
有时候会因为一些事情和女儿发生矛盾,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其实是很难会想原因的,也会一股脑的把不好的情绪丢给孩子。总是想,对她凶一下、吼一下就能制止她的行为,不要在继续下去;也会想,为什么孩子总是和我对着干、为什么总不听话呢?但如果换成像孙悟空这样,真的是孩子不听话吗?那一刻真的用凶一下的方式是最合适的吗?
忘记是哪一本书说的,当每次发生冲突时,都是一次提升你们关系的重要时刻。这个时候我想倾听和理解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当然,我相信很多家长听到这里会说,怎么可能,当时生气啊,孩子那会儿多气人,而且我工作一天很忙了,还有特别多的事要处理,她却总是因为一个老问题缠着我。可是,难道我们不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心情和状况吗?上面说的倾听和理解除了对孩子也是对我们,这是一条双向的解决问题之路!
三,猪八戒(偷懒、任性)
讲到任性,我的理解猪八戒是大于孙悟空的,因为他没有原则可言、也没有规则要维护,他不像孙悟空,是在守护着自己内心的秩序,猪八戒只是在任性的让自己开心快乐。这一点很孩子气!
其实我觉得适当让孩子释放天性是特别好的事情,有时候很羡慕他们,释放天性,除了孩子成人的世界还有吗?所以小时候释放才是真的释放,那是一种福利来的呢!但释放的同时要给他榜样,榜样的力量会让她在释放的同时找到正确的路。时光可以被浪费,但时光不止可以被浪费。家长是帮她们寻找榜样的导航!
今年我开始做了一件事,就是把一直感兴趣画画开始练起来。我是一个零基础小白,没学过也没接触过,想了想怎么开始呢,就找了一本自己很感兴趣的书,从1月1日起每天画一张小的简笔画,到现在已经坚持了200多天,从没间断过。从最初的画画渣到现在可以有一些线条感,从最初什么简单画什么到现在可以选择一些更喜欢的图画。在画画的这件事情上,孩子都看着、陪着、关注着,她给我鼓励、帮我找素材、给我提建议、来为我打气,一切我的经历里她都存在。最近她和我说,她想从明年开始,也用我的这套书学习画画!
在坚持微习惯这件事情里,我当了一次她的榜样!我想人生中,家长应该帮助她们找到众多的“榜样”!
四,沙僧(乖宝宝、需要学习)
沙僧在西游记四人里面算是最“正常”的一个角色,正常的好像不属于这部戏。但你有时候又想,好像这部戏又需要这个部分,就像人生中,一定有平淡无光的时刻,有的人也许很长,有的很短,但一定有!如何享受这样的时光,如何利用这样的时光,在该做别人配角的时候,如何不失掉自己而继续前行,才是最重要的!
女儿前几年参加了一个合唱团,开始是学习一些基本唱法,这一年开始更多的分声部合唱歌曲。其实在一个合唱队里,一般只会有很少的主唱、领唱,那是一种聚光灯闪耀的位置,一般是高声部或者低声部的声线会更佳的适合,而我的女儿是中声部。但当我听过她自己对中声部的解释后,我知道她能很好的胜任并享受这个位置,她说:中声部是合唱中起到稳定的作用,是可以让高声部和底声部更好融合的声部!
这些就是我在育儿上的一些小思考,其实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家长可以一起交流育儿这个大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