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动伊始,抛出议题,又让我重温了那个话题——追星。
好像很久没有提到这个话题了。
被点名回答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待追星?
我说了以下的话。:
当我和别人说我喜欢谁谁谁的时候,他们会说,你怎么追星呀?一副特别不可思议的样子。但我觉得我追的是这个人给我带来的积极的正能量,通过看他的书,我能够感受到他积极的正能量,并且把这种正能量带到我的生活中,工作中和学习中。
有人说,花了好多钱看自己的偶像。
有人说,跑到很远的地方去看。
有人说,追星分为哪几个阶段。
原来,我追了个假星。
有人说,喜欢迈克·杰克逊,去看他的演唱会,不止一场,留着那些未完成的票。
有人说,喜欢张信哲,后来采访到他,不过如此。
原来,因为喜欢,我们还可以做很多。
2.
“大家好!我是XXX,来自XXX。”
这或许是每个人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说的话,但这真的能让别人记住你吗?
以前我觉得会,但现在,我不确定。
你会如何定义自己?
需要你在脑海里找到很多很多关于自己的经验。
如果让我说,我会说那件事情。
我是个特教老师,但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学了特殊教育理论的特教老师。
我知道这些学生特殊,我知道需要不同的方法教学,但我不知道他们如何特殊,我不知道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教学。
我一直以为严格要求学生是对他们的尊重——因为我没有把他们看得那么特殊。于是我逼着孩子们写作业,我呵斥他们不认真学,我勒令他们专心听讲。直到乐乐看到我吓得瑟瑟发抖,我才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得改变。我摈弃了之前所持的教育理念,一点点改变。
我觉得我真正的特殊教育生涯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3.
有时候感觉把自己的想法暴露在很多人面前并不是一件特别舒服的事情,但这一次,我是真的不想。
之所以不想,不是像小伙伴说的那样,因为拥有了所以不在乎,而是我知道我是怎样的人。
我应该是那种遇到分歧固执己见的人。
我应该是那种争论起来咄咄逼人的人。
我应该是那种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人。
所以我一定不适合这个角色。
我也想看看,如果我没有任何压力下,思维可以开拓到什么程度?
4.
遇见自己,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定义自己,是今天的活动给我的感受。
我们每个人对一个问题的答案不会完全一样,可能我会赞同你的观点,可能我与你的观点相左,这和我们的经验有关。
我赞同辩证地去看追星,因为我自己追星,获得了积极的正能量,所以我觉得追星没有什么不好。但我并不赞同没有营养的追星,花了很多钱跑了很多路,只为看到偶像那一刻欢呼尖叫两声,尔后沉浸在无限的回忆中,由此浪费时间不进取。
第二天,大家玩得越来越嗨。
我刚刚玩完阿瓦隆。
困得睁不开眼,匆匆记录下这些感受,才觉得过完了昨天。
明天,会有怎样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