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语文课上课认真是一种态度,但是不是认真听了就一定能提高呢?
不一定。为什么?
我们大家都知道有很多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很多人都不爱听老师的语文课,因为很多老师上课只会照本宣科地念参考书的内容,上课每次就三板斧:
第一板斧:介绍作者或讲有关作者的一大堆风流往事,一节课就过去了一大半(虽然学生喜欢听,然并卵,忽悠得很多学会都很开心)
第二板斧:学生单读、男生读、女生读、大家一起读;然后分层次、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诸如揭露了万恶的资本主义.......歌颂了英雄主义情怀......),而且再三强调这很重要,大家要记住哈。
第三板斧:完成课后作业,抽几个人回答一下,然后的然后,没了......
一堂课下来根本不懂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这种课你就是再认真听,把笔记一字不漏地抄完了,你的语文也好不了。试想,我们抄的还少吗?抄了10多年,到现在连一本书都不懂,不就是悲哀的例证吗?而那些真正考得好的同学,多半是因为从小喜欢阅读,培养起了阅读能力,到现在欲罢不能:什么《李尔王》、《悲惨世界》,《红与黑》,《基督山伯爵》,《追忆似水年华》(这四本都是法国名著),《瓦尔登湖》,《麦田里的守望者》,《人生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根本不用听老师所讲,会读会写,语文照样高分。
其次,语文需不需要背诵?肯定需要。
是不是该背诵的背诵了就能提高?不一定。
为什么?文道君在此给你一一分析:
中学语文的背,多半集中古诗文,但如果只是机械的死机,既没有积累实词,句式,甚至意思都不理解,默写出来全是错别字,这种性质的背也许可以积累一点语感,但对提升成绩的作用不大。
如果能吃透古诗文(理解其中的实词,文言句式等)并记住它们,对于提升古诗文的题目和默写题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不通过做题练习,也很难将其直接转化为分数。
即便将古诗文转成了分数,还有其他板块的题目没有提高,成绩也不是通过背诵就能解决问题的:
1.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的是理解能力,而且命题有其特定的陷阱,要怎么做都是有方法的。如果没有理解能力和掌握方法,单纯的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可参见文道君在公众号——高中语文答题思路与技巧分析中分析2017全国卷命题思维的文章)
2.文学类文本(小说和散文)和诗歌鉴赏如果读不懂文本,不知道怎么读懂文章,不知道有多少种题型和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知道题型和方法无法灵活运用,都是无法得到好的分数的。因此,要提升读懂文章的能力,总结各种答题方法,并不断练习才能转化为成绩的提升。
3.再如,成语需要大量的积累,如果没有积累,看到成语只能靠感觉或字面上的意思来猜,是这个版块是不可能提升的。因此,成语要长期、大量的积累。
4.病句,你要懂语法,熟悉病句类型,牢记病句的典型例句,才能不靠运气把它蒙对。
5.作文,你要学会审题的方法,不同的作文要怎么审题,要怎么构思,要用什么样的结构,要怎样讲道理,而且道理有深度,要怎样做到有文采,这些靠单纯的背诵是无法提高的。
结论:语文需要背诵,但背诵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不同的题目类型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才能实实在在提高成绩。
而且,以文道君连续十年的高三教学和高考研究经验来看,从2017年起,全国卷的题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考查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以前那些靠模式和套路这种僵化的答题方法已越来越难得分(而且会导致思维的僵化),很多答题要点思维狭窄僵化的人根本想不到。如: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2017全国1卷小说题《天嚣》)
【考试院官方评卷参考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2017全国1卷小说题《天嚣》)
【考试院官方评卷参考答案】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这两道真题,文道君给自己班(重点班——全年级前200名,全校高三一共3000人,上重点1000左右,本科2800多人)的学生做,80%的学生得不到两道题一半的分数(5分),很多学生连1点都想不到,更不要说普通班的学生,其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文道君认为,要提升自己读懂文章的能力,梳理不同题型的不同解法,再不断进行练习反思,再练习才能提高语文成绩,而不是靠简单的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