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汪曾祺先生《慢煮生活》,会为山丹丹的花朵感叹,会为葡萄吸水的纸条而惊叹,会为荆条花的甜蜜而赞叹,慢慢的生活丰富了我的内心,也让我想叹一下学校西侧那一座小山坡。
说它是山坡,常会遭到一些人的反驳,毕竟从源头来说这座“小山”的形成是因为绿博2号社区建造时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一堆一堆的垃圾填满了地块,也堆积成山,正如我们初见之时,它呈现出来的一种衰败,零星斑驳的白色建筑材料就像一块一块的伤疤,而它默默的趴在那里忍受着他人异样的目光,那个时候我莫名的有种心疼,毕竟正是它承受了残留的渣滓,才有社区建筑的风采。
不过今天再次看到它,我觉得也许他并不需要我们的心疼,出生时候衰破的样子它没办法选择,但未来长成什么样子它能够决定。前夕的沉默是默默的在修复,亦或者是为了呵护当时已经在山里面生存的生灵们,现在生灵已经长大,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回馈反哺于呵护自己生长的“小山”,现在的山坡已经没有了开始的破败,而是生机勃勃。
没有上山前,仰望着山顶,能够看到山顶那已经长成林木的各种树种,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昭示着山顶的繁华,正是这种繁华吸引了众多前来探宝的大家。学校里面的同事,经常在闲暇之余相约上山采摘野菜;社区内的邻居经常笑容满面的沿山而下,带着她们丰富的战利品;更有周边的酒店专门上山去寻找野味丰富自己的菜单;学校的孩子也拥有了自己儿童时期那免费了乐园。这种种的欢乐是那堆堆的垃圾带来的,谁能想到呢,若是真的有人上能够预估到,会不会感叹一把自然之力,惊叹一把山之灵气。
我常常在操场闲逛的时候抬头仰望这座小山,并总是被他治愈,每个时候看到他都有不同的感悟,早操的时候看到它,阳光洒在它的身上是,我仿佛能够感受到它在努力的用自己的所有的能量来吸收大自然播撒下的灵气;晚饭后看到它,是最热闹的,此时小学生放学,山体上到处有孩子的身影,即使它的坡度很陡,但越陡的地方反而越能够传来阵阵的笑声和赞叹声,也许会有人感觉到危险,但这就是孩童,他们的空间不应该因为危险就收缩,我们年幼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的找到自己的乐园,相信他们也是如此,何况山有领,物有情,山不会故意的伤害万物。
不过我每次看到它也会有很大的担忧,因为有人说这座“小山”的命运最终会被时代裹挟,在土地如此重要的当下,价值最大化才是我们常常思考的,但我真心地祈祷和希望,有人能够因为山的灵气,植物的赐予而让他保持这种姿态,默默的用自己的方式回馈自然,回馈社会。毕竟当下依旧有太多太多的生活垃圾在山的四周,对于这些垃圾,他并没有拒绝,而是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吸纳了所有,白色融入了自己,还给世界以绿色,这怎么能不算另一种的投资呢,不是只有钱才能是投资,我们最终所有的落脚点是我们的生活,这座山点缀了我们的生活,让所有人获得了自己的收益。
自此之时,油然而起,阵阵感恩,感恩这灵性的山,万物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