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苦难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学府
1,你遭遇过1850次的拒绝吗
曾经的哈佛学子比尔·盖茨认为,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韧性。如今社会的竞争常常是持久力的竞争,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往往能够成为笑到最后、笑得最好的人,对于青少年来讲,恒心和毅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那么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
在人生的旅途上,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挫折,只是形式及次数不同而已。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迎接困难的勇气。只有拥有了一颗勇敢的心,才能经受住人生的风吹雨打。所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在失败面前就要有“再努力一次”的决心和毅力。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坚韧”两个字。
在纽约的街头,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即便在这种时候,他仍然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但第一遍下来,500家电影公司竟然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一次又一次残忍的拒绝,他并没有灰心,而是鼓起勇气,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第二轮的拜访过后,500家电影公司又全部拒绝了他。第三轮的拜访下来,结果还是一样。
但这位年轻人咬紧牙关开始了他第四轮的拜访,这回,第351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对方打来电话,请他前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剧本中的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叫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翻开任何一部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都榜上有名。
青少年朋友,你有史泰龙那样的勇气,迎接1850次拒绝吗?你经历过1850次拒绝吗?如果没有,就不要说:好运为何不在我身上降临?
一个人想成就任何大事,都必须能够不放弃,做到坚持下去,人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其实,一个人做一点事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终胜利。
哈佛学子都坚信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灵魂深处的真正渴求是什么,知道哪些东西值得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他就能选择一个终生的努力方向,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会三心二意,将时间浪费在漫无目的的寻找上。
其实,失败和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很多时候,再坚持走出一步就能到达成功了,但是大多数人都选择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地方止步。
哈佛传达给学生的奋进观念是:成功最大的秘诀,就在于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的人生就像爬楼梯一样,必须做到一步一个台阶,没有任何捷径而言,只要一步一个台阶,你终将到达目的地。那些出类拔萃的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是不会轻言放弃。
哈佛考考你
你在沙漠上迷路了。走着走着,突然,你看见光秃秃的沙漠上,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跨过这个木牌一步,必死无疑。你会走过去吗?
假如,你抱着鱼死网破的心态,跨过去了,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生。当你转过身来,发现那块木牌的另一面也写着——跨过这个木牌一步,必死无疑。接下来你怎么办?
A.第一眼看清木牌上的字,就朝左右任意一个方向走了。
B.觉得这是个恶作剧,理都不理,心里只想着如何走出沙漠。
C.有些犹豫,终于还是跨了过去,期待会发现什么转机。回头看到木牌另一面的字,又有些犹豫,最后,你再次跨回去。
D.跨过去时,你有些犹豫。当你回头看到木牌另一面的字之后,就坦然朝前走了。
答案分析
选择A:小聪明。你有一种灵敏的嗅觉,但是你对生活中的危险通常只能察觉到四分之三。不过,你是走出沙漠可能性最大的一个。
选择B:心理强壮,但是缺乏想象力。平时很难为自己制造一些成功的窍门,很可能流失很多意外的机会。
选择C:反向思维,但是常常用法不当。疑神疑鬼是你的致命弱点。你是走出沙漠可能性最小的一个。
选择D:感性的恐怖意象,无法扭转你理性的方向。你有极强的逻辑性,属于大聪明。
2,畏惧失败就是毁灭进步
一位哈佛教授在课堂上十分风趣地说:“挫折是一条欺软怕硬的狗,你越是畏惧它,它就越威吓你;你越不把它放在眼里,它越对你表示恭顺。”这句看似诙谐的话语中,其实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成功,难免会遭遇失败。因此,面对挫折,强者容易变得更坚强,而弱者容易变得更软弱。对于哈佛学子来说,他们都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挫折、苦难,但是,他们从来不畏惧,也不相信眼泪,他们所拥有的是汗水与坚韧。
内心畏惧的人常常表现出害怕困难,意志薄弱,惧怕挫折,内心异常脆弱。遇到挫折,他们总是习惯性地退缩或者消极抵抗,不愿意冒险,惊慌失措而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内心越是畏惧,挫折就会变得越是强大;而内心越是强大,挫折就越会变得不堪一击。我们要想成功地战胜挫折,就应该战胜内心的畏惧,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意志坚强的人越是遭受挫折的打击,表现得越坚强;而内心总是充满畏惧的人,则会表现得越来越怯弱,而挫折似乎变得越来越强大。有时候,挫折并没有变强,而是我们内心的畏惧让那些容易克服的挫折变得强大起来。所以,为了战胜挫折,我们需要克服内心的畏惧感,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
尼采说:“当我们勇敢的时候,我们一点儿也不认为自己是勇敢的。”有时候,内心畏惧是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逃避问题。其实,当我们试着改变自己的内心,让内心变得强大起来时,就会惊讶地发现,克服挫折不过如此,它容易得就像是跨过一道门槛。但是,如果总是任由内心畏惧而不去改变,那么,我们将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因为幸运总是降临在那些有着强大内心、坚韧精神的人身上。
有一位年轻的美国小伙子叫西德尼,起初,他的家里经营着一家杂货店,不过生意惨淡。西德尼想,既然经营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成功,就应该换一个思路,想想别的办法。于是西德尼对父母说:“我们家附近有几所大学,学生经常出来吃快餐。可是附近还没有人开一个比萨饼屋,我想卖比萨饼肯定能行。”父母非常支持西德尼的想法。于是帮助他在自家的杂货店对面开了一家比萨饼屋。
西德尼把比萨饼屋装修得精巧温馨,十分符合学生高雅讲情调的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西德尼的比萨饼就成为附近的名吃,每天都顾客爆满。于是,他又开了两家分店,生意也很好。
西德尼的胃口越来越大,他又马不停蹄地在俄克拉荷马开了两家分店。但是由于两个城市的学生在饮食和趣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他在装潢和配方上面也犯了一些错误。西德尼的这两家分店严重亏损。起初,他一家店一天准备500份,结果总有一半的比萨饼卖不出去。后来他又按200份准备,还是剩下很多。最后,他干脆只准备50份,这是一个连房租都不够的数字,但结果仍然不理想。同样是卖比萨饼,两个城市同样有大学,为什么在俄克拉荷马就失败呢?西德尼发现了问题所在,他迅速改正,生意很快兴隆起来。
在纽约,他也吃了苦头。他做了很细致的市场调查,但是比萨饼就是打不开市场。后来,他又发现,卖不动的原因是比萨饼的硬度不合纽约人的口味。他立即研究新配方,改变硬度,最后比萨饼成为纽约人早餐的必备食品。
经过19年的努力,西德尼的比萨饼店已经遍布美国,共计3100家,总值3亿多美元。西德尼说:“我每到一个城市开一家新店,90%是失败的,最后成功是因为失败后我从没有想过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失败的原因,努力想新的办法。因为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成功,你必须先学会失败,并且永远不要畏惧失败。”
人生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要畏惧失败。挫折只会对那些内心充满畏惧的人耀武扬威,因为面对内心畏惧的人,挫折会越来越强大,最终,内心畏惧者在挫折面前只能失败。
在哈佛的校园有这样一条训言:如果做事之前,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必将一事无成。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失败乃成功之母。”有人则进一步讲:“一次次失败的结果就是成功。”这话不无道理。在失败面前,是惧怕失败、畏缩不前,还是吸取教训、继续前进?这是成功的关键。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失败。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和失败而放弃对成功的追求。只有那些把挫折和失败当成动力并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的人,才会接近成功。
哈佛考考你
本来,你在家里睡了一夜好觉,第二天,却有一个熟人对你说,昨天半夜,他在路上遇见了你,还和你说了一阵话……你会怎么想?
A.他见鬼了
B.自己梦游
C.他认错人了
D.他梦游
答案分析
选择A:那就是你,你就是“鬼”。
选择B:你是最容易得梦游症的人。
选择C:你对自己信任度过高,对别人的信任度过低。
选择D:你思路宽阔,心态稳固,是做大事的料子。
3,困境中要学会忍耐
作为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如今已经是美国一家知名广告公司总裁的约瑟夫,受邀回到母校为哈佛的新生做一次演讲。在演讲中,约瑟夫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这样告诫大家:“在困境中,要懂得忍耐,注重积累,看似折磨、煎熬你的环境,却总能历练出最后的强者。”
约瑟夫从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在一场招聘会上很走运地被一家石油公司看中。随即被总公司分配到一个海上油田工作。
在约瑟夫工作的第一天,工头便要求他,要在限定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钻井架,并将一个包装好的漂亮盒子,送到最顶层的主管手中。他拿着盒子,迅速登上又高又窄的舷梯。当他气喘吁吁地登上顶层后,只见主管在盒子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又让他送回去给工头。他一接到命令,连忙又快速地走下舷梯,并把盒子交给工头。但是,没想到工头草草签完名字之后,又原封不动地交给他,要求他再送回去给顶层的主管。约瑟夫看了看工头,却又不知道要如何发问,只得乖乖地跑上顶层。然而,主管这回同样只在盒子上签名而已,便又要他送回去。
约瑟夫就这样来来回回,莫名其妙地上下跑了两次,心里隐约感觉到,这一切似乎是主管与工头故意刁难他。直到第三次,约瑟夫全身都被海水溅湿了,内心已经充满熊熊怒火,不过他仍然强忍着怒气。当他第三次将盒子送来给主管时,主管则说:“把它打开。”约瑟夫将盒子拆开后,里头居然是一罐咖啡与一罐奶精,这会儿他更加确定,这是主管与工头联合起来欺负他。他愤怒地看着主管,但是主管仿佛一点也没感觉似的,接着又对他说:“去冲杯咖啡吧。”这个命令一下,约瑟夫再也忍不住了,用力把盒子摔到海面上,气愤地说:“我不干了!”说完之后,他感觉痛快了许多,因为一肚子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了。但是,主管却失望地摇了摇头,并对他说:“孩子,你知道刚刚这一切,其实是一种训练啊!一种叫作承受极限的训练,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海上作业,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危险,因此,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有极强的承受力,才有办法完成海上的作业与任务。”
主管很遗憾地说:“唉!原本你前面三次都通过了,就差那么一点点,你无缘喝到自己冲泡的好咖啡,真是可惜!现在,你可以走了。”
这次经历给了约瑟夫很深刻的教训,也让他学会了忍耐和积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品质,很多年以后,约瑟夫才得以在商海中脱颖而出。
席勒曾说:“任何一个苦难与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更大的祝福。”其实,伴随着困难的除了祝福,还有无限的机遇。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果缺乏自信,会使畏惧之心蔓延开来,不仅抓不住机遇,反而会被困难吞噬。生活是一道选择题,如果你选择了忍耐,机遇就有可能会降临;但是,如果你选择了放弃,机遇将永远放弃你。没有经过困难的磨炼,就不会有未来的辉煌。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有荆棘、有鲜花,荆棘代表着困难,鲜花预示着机遇,只要你越过荆棘,就会到达美丽的花园。
每当遇到困境,那正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有忍耐能力的时候,没有忍受伴随变化而来的情绪波动的能力,就不会有重新建立新生活的希望。忍耐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战胜困境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忍耐的确是一种品质,它能准确地反映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承受能力,不能忍耐的结果往往是不得不需要更长久的忍耐。学会忍耐,会让你的路越走越宽;学会忍耐,会使你迅速走向成熟;学会了忍耐你才能成就一番你所期待的事业。懂得忍耐的人,能审时度势,知进知退,保全自己,厚积薄发,从而突破困境,垫高人生。
哈佛考考你
有两个空心球,大小及重量相同,但材料不同。一个是金,一个是铅。空心球表面涂有相同颜色的油漆。现在要求在不破坏表面油漆的条件下用简易方法指出哪个是金的,哪个是铅的?
答案
旋转看速度。金的密度大,质量相同,所以金球的实际体积较小。因为外半径相同,所以金球的内半径较大,转动惯量大,在相同的外加力矩之下,金球的角加速度较小,所以转得慢。
4,走出困境,要从内心突破
哈佛大学的教授告诉学生们:当一个人长期面对困境无法摆脱的时候,他的内心很容易沾染上“习得性无助”,他就会给自己的心筑起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墙,他会坚信自己无能为力,放弃了任何努力,最后导致失败。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生活中有许多人处于这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他们曾经屡屡去尝试成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被“撞”怕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再去尝试,不再用曾经的热情去追求成功,而是自觉降低标准。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经消失,他们已经习惯于自我设定的高度,不再去尝试冲刺新的高度。
有一天,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先生接到了一个高中女孩的电话,在电话里,女孩带着沮丧的口吻重复着:“我真的什么都不行!”罗伯特教授感觉到她的痛苦与压抑,亲切地询问:“是这样吗?”女孩好像对自己特别失望:“是的,我和同学的关系不好,大家都不喜欢我,我的学习成绩一般,老师也不正眼瞧我,妈妈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但我却无法满足她的愿望,我喜欢的男孩也不再喜欢我了,我已经感觉不到生活里的阳光了……”罗伯特教授追问:“那你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女孩继续说:“不知道,也许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吧!”经过一番交谈,罗伯特教授明白了女孩的问题——习得性无助,却又缺乏鼓励。假如一个人长时间在挫折里得不到鼓励与肯定,就会逐渐养成自我否定的习惯。
接着,罗伯特教授说:“我觉得你有很多优点,有上进心,是个懂事的孩子,说话声音很好听,很有礼貌,语言表达能力强,做事情认真,能够与人沟通……你看看,我们才聊了一会儿,我就发现你有这么多的优点,你怎么能说自己什么都不行呢?”女孩惊讶地问:“这能算优点吗?没有人这样说过呀!”罗伯特教授回答:“从今天开始,请把你的优点写下来,至少要写满10条,然后,每天大声念几遍,你的自信心会慢慢回来。要是发现了新的优点,别忘了一定要加上去啊!”
事后,罗伯特先生告诉他的学生们:“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也有许多人像这个女孩一样,经历过挫折之后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了。但是,我希望你们今后彻底打消这种念头,无论什么时候,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急于否定自己。”
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自我设限,是一种对自我能力、才智、外表、创意、体力及技巧的否定看法,它的真正危险在于阻挠人们获得成功的期望。人只要怀疑自己,就会强化其负面信念,让人更加倾向于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抱怨“生意太难做”,或“我书读得太少”,或“我的经验不足”等消极的观点。
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身陷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如死灰,精神崩溃。如果当我们身处困境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自己尽快从失意的泥沼中解脱出来,那么就可能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功者。
哈佛考考你
你相信宿命意义上的恶有恶报吗?
A.绝不相信
B.半信半疑
C.正好相反——恶有善报或者善有恶报
D.坚信
答案分析
选择A:你很可能是这样一种人:黑天,死了的拉登躺在你面前你都不害怕;白天,活着的拉登站在你面前你很畏惧。
选择B:尽管你很可能对这些测试答案半信半疑,但是我还是要告诉你:你的抗恐怖心理素质是最差的。
选择C:你的神经最强硬。你很可能成大善,也很可能成大恶。
选择D:你阴气很重,容易皈依宗教。你的精神世界离太阳十分遥远,但是并不黑暗,月明星稀,一片清明。
5,在绝望的时候再坚持一下
在哈佛的校园里,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格言:“在绝望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将看到更美丽的彩虹。”哈佛学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因为他们相信: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这一次的拒绝就是下一次的赞同,这一次皱起的眉头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预示着明天的好运。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朋友经常把“绝望”挂在嘴边,当前行的道路上出现一点点的不顺畅,就感觉到绝望,然后哀叹自己时运不济,就这样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心理学家发现,人们绝望,主要表现在自己的放弃上,这种放弃多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信任和感到自卑,往往沉不住气,在没有尝试或是刚刚开始尝试的时候便认为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跨越眼前的障碍或是克服那个难题。比如,你可能很喜欢数学,在数学方面也有一定的天赋,但是可能就因为两三次比较糟糕的数学成绩就轻易地否定了自己,对数学产生了恐惧,不再认真去钻研它,甚至可能放弃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当中考没有考好,没有升上重点高中时,你就可能认为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子了,于是在新的学校里马马虎虎地学习,甘心做一个中等学生。你还可能会因为父母离异,对生活失去信心,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发生偏离。你总是认为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殊不知,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是缺少抗挫折能力的表现,如果你轻言放弃,长大后也将甘于平庸,畏畏缩缩度过一生,甚至更为凄惨。
哈佛的心理学家认为,有80%的人在绝望还没有真正到来的时候就绝望了,而剩下的人中,又有80%的人在绝望真正到来的时候绝望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在真正令人绝望的时刻还能保持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就是这些极少数能够坚持到底的人,最后攀上了成功的高峰。在绝望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你的坚持会让绝望生出希望。
1832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亚伯拉罕·林肯失业了,这令他感到很难过,他下定决心要成为政治家,当一名州议员。但是,糟糕的是,他在竞选中失败了。在短短的一年里,林肯遭受了两次打击,这对他而言无疑是痛苦的。接着,林肯开始自己创业,他开办了一家企业,可是还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倒闭了,在这之后的17年里,林肯都在为偿还企业欠下的债务而奔波劳累。不久之后,林肯又一次参加州议员竞选,这次他成功了。在林肯的内心深处有了一线希望,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心想: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然而,人生的逆境好像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1835年,亚伯拉罕·林肯与漂亮的未婚妻订婚了,但在结婚前的几个月,未婚妻却不幸去世。林肯心力交瘁,几个月卧床不起,没过多久,就患上了精神衰弱症。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好了些,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但是,在这次竞选他又失败了。再接再厉的精神鼓舞着林肯。1843年,林肯参加美国国会议员竞选,这次他所面临的依旧是失败。但是,林肯一直没有放弃。1846年,林肯参加国会议员竞选,这次他终于当选了。但两年任期过去了,林肯又面临了一次落选。不过,林肯并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失败了。两年之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但是被对手打败了。两年之后,他再一次参加竞选,但还是失败了。无数的失败并没有让林肯放弃自己的追求。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
成长中的青少年,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你们有的是时间和机会,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轻易绝望。也许困境的存在与否,不是你能够左右的,然而,对困境的回应方式与态度却完全取决于你。你可能因内心痛苦而恶言恶行,也可能将痛苦转化为诗篇,而是此是彼,则有待于你来抉择。艰苦岁月中,你也许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你却可以决定自己怎样去面对这种岁月。积极面对问题也许要有无比的勇气。“天无绝人之路”的想法,就是所谓的“可能性思考”。它代表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但说它积极并不等于说它是万灵丹,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不过,你若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境,那么,在“天助自助”的情况下,你大部分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人生总有种种不如意,但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够将逆境变为顺境,在挫折中寻找转机,在逆境中坚定地走下去,最后获得成功。
哈佛考考你
赤道上有A、B两个城市,它们正好位于地球相对的位置。在这两个城市里分别住着的甲、乙两位科学家,他们每年都要去南极考察一次,但飞机票实在是太贵了。围绕地球一周需要1000美元,绕半周需要800美元,绕1/4周需要500美元,按照常理,他们每年都要分别买一张绕地球1/4周的往返机票,一共要1000美元,但是他们俩却想出一条妙计,两人都没花那么多的钱。你知道他们的妙计吗?
答案
甲买一张经由南极到B市的机票,乙买一张经由南极到A市的机票,当他们两人在南极相会时,把机票互换一下,这样他们只花了800美元就到了各自的城市了。
6,不抛弃、不放弃,苦难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学府
哈佛的一位大学者说:“苦难是一所学校,真理在里面总是变得强有力。”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都需要在其中接受教育。历经风雨的洗礼,生命才能焕发别样的光彩。人生的旅程,如同穿越崇山峻岭,时而风吹雨打,困顿难行,时而雨过天晴,鸟语花香。当苦难来临时,有的人自怨自艾,意志消沉,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则不屈不挠,与苦难做斗争,成为生活的强者。
卢梭在《埃米尔》一书中说:我的一生中曾有过短暂的得意,幸运的时刻,它们几乎都没有给我留下持久的回忆,相反,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我却总是满怀温馨、甜美的感情为受伤的心灵抹上香膏,将痛苦化为欢乐,而把当时的苦和累忘得一干二净。在苦难和挫折面前,只有成功者才不会被它们压倒,也正是他们在苦难中学会了坚持,所以苦难成了他们通向成功路上的一张“通行证”。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拥有一个很不幸的童年。在他出生前的4个月,父亲因为车祸意外身亡。他母亲因无力养家,只好把出生不久的他托付给他外公抚养。小时候的克林顿深受外公和舅舅的影响。他从外公那里学会了忍耐和平等待人,从舅舅那里学到了说到做到的男子汉气概。在他7岁的时候,母亲将他接到温泉城,和继父一起生活。不幸的是,双亲之间常因意见不合而发生激烈冲突。继父嗜酒成性,酒后经常虐待克林顿的母亲,小克林顿也经常遭其斥骂。这给从小就寄养在亲戚家的小克林顿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童年生活的坎坷,克林顿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他在中学时代非常活跃,一直积极参与班级和学生会活动,并且有较强的组织和社会活动能力。他是学校合唱队的主要成员,而且被乐队指挥定为首席吹奏手。
1963年夏,他在“中学模拟政府”的竞选中被选为参议员,应邀参观了首都华盛顿,这使他有机会看到了“真正的政治”。参观白宫时,他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不但同总统握了手,而且还和总统合影留念。
此次华盛顿之行是克林顿人生的转折点,使他的理想由当牧师、音乐家、记者或教师转向了从政,梦想成为肯尼迪第二。
有了目标和坚强的意志,克林顿此后30年的全部努力,都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上大学时,他先读外交,后读法律——这些都是政治家必须具备的知识修养。离开学校后,他一步一个脚印:律师、议员、州长,最后达到了政治家的巅峰——总统。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说:“在最黑的土地上生长着最娇艳的花朵,那些最伟岸挺拔的树木总是在最陡峭的岩石中扎根,昂首向天。”不要诅咒目前的黑暗,你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准备,迎接光明,因为黑暗只是光明的前兆。很多时候,你认为自己承受不了的事,往往却能够不费气力地承受下来,人生没有承受不了的事,相信自己。其实,只要努力,这些困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可怕。只要勇敢面对,你就能够承受得了。等你适应了那样的不幸以后,就可以从不幸中找到幸运的种子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功,而有人的却仅仅差一步还是跌入了失败的深渊。就是因为那些成功者,即使面对的是极其渺茫的希望,不到最后一刻,他也绝不放手,而是死死抓住这点希望不放,在最后的坚持中赢来奇迹的出现。成功最青睐执着的人,这类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夜晚,也会坚定信念信心满满地向前走,勇敢地穿越漫漫长夜,最终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青少年朋友,想要获得成功,就应该把“不抛弃、不放弃”作为人生的一种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都将它们当作人生修炼的最高学府,勇敢地走出去,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哈佛考考你
一位逻辑学家误入某原始部落,被囚于牢狱,酋长意欲放行,他对逻辑学家说:“今有两门,一为自由,一为死亡,你可任意开启一门。现有两个战士,你可从中选择一人来解答你所提的任何一个问题,其中一个天性诚实,一人说谎成性,今后生死任你选择。”逻辑学家沉思片刻,即向一战士发问,然后开门从容离去。请问逻辑学家应如何发问?
答案
逻辑学家要向任意一个人发问,问:“如果,我问你的是你的同伴(另一个战士)哪个门是自由的门,那么,你的同伴会指向哪扇门?”如果问诚实的,因为另一个战士是说谎的(他会指向死亡之门),所以诚实的人会指向死亡之门;如果问不诚实的,因为另一个战士说真话(他会指向自由之门),所以这个不诚实的人会说谎成死亡之门。无论你问谁,这个人都会指向死亡之门,所以走另外的门就安全了。